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外语教学普遍认为有了准确的发音、大量的词汇和完备的语法知识,学生不一定是很好地掌握了一门外语,更不要说在真实的文化语言环境中合理地使用语言。学生交际能力的需要一再督促外语教学人员改变传统的以语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文化教学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文化教学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教师在讲解语言现象,如语法、词汇知识的时候附带介绍文化知识,主要是罗列背景知识;二是通过英美概况课,以介绍英美国家的国情为主;三是文学课,以讲解文学的创作手法为主。这三种方法虽然都有可取之处,但是缺乏对深层文化的挖掘,如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则很难得以体现,常会导致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分离。隐喻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并且通常与诗歌或修辞学相关。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隐喻。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著作中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语言中,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说话方式还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人类大部分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因此,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的认知观点把其研究推到了高潮,各个领域的学者们都对隐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些学者中,莱考夫与约翰逊是比较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概念隐喻理论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影响力很强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产物,而隐喻又是认知的工具。隐喻植根于人们对文化世界的体验,并用具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反过来影响人们对文化世界的认识。隐喻研究可以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透视文化,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所以,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过程中加入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文化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系统的概念隐喻教学进行文化教学可以弥补现今文化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更加新颖,也更加有趣,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分析能力。采纳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而且能提高他们运用隐喻的能力,即语言的使用能力。由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可以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透视文化,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本文采纳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论框架之下,对隐喻认知进行分析,并结合隐喻与语言、思维的关系,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个案分析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达到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英语文化教学的目的。目前为止,国内就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文化教学关系所做的理论论述及相关调查相对较多,教学实践很少。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方面,将其置于与英语文化教学密切相关的词汇教学当中作尝试性探索。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外语教学中比较困难和关键的一部分,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成功的词汇教学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外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仍然更多地停留在拼写、读音、词形变化、词汇语法以及字面意义讲解等层次上;教学中对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们缺乏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这个庞大机构赖以生存的支柱。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看,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直接和突出,涉及面也最广。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加深对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把握能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笔者把实验组和控制组测试结果做了对比,发现概念隐喻词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借助该理论和生动的语言实例,分析了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学习英语多义词、英语习语和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等概念隐喻词汇教学方法。最后,本文在结论部分对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文化教学的后续研究及前景提出个人建议,权作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