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购在中国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化,电子支付的产生也使得网购变得更加的便利与安全。然而,由于法律、政策、市场等多种原因,第三方支付行业埋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目前国内关于第三方电子支付也有一些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及其专业性,法律规范难以囊括万象。本论文以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为视角,对我国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法律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借鉴国外立法和控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完善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本文的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概况以及它的具体运作模式和特征以便更快的让读者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其次,阐述了第三方网上支付相关主体的法律性质与法律关系。这种支付模式下所包含的法律关系,包括相关参与主体: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交易的买卖双方以及银行这些主体的法律性质和它们之间法律关系。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法律风险,比如第三方主体的法律性质和法律责任的不明确所带来的风险、沉淀资金的保管和利息的风险、网络支付平台有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网络上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可能发生犯罪的风险包括:非法套现、非法集资,洗钱等这些风险。第三部分,具体考察了世界各国比较先进的立法制度,美国、欧盟、国际相关组织对电子立法的规定,加上对我国的立法现状的分析研究并对照中外立法找出本国立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为本国的第三方支付风险的法律控制提供了借鉴。第四部分,对我国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并在借鉴国外立法和控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第三方支付的立法的构想、完善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监管的制度以及其他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结合国情研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控制本国第三方支付中所存在的风险有关的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促使了法律的发展兴兴向荣,法律同样也防护着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在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今天,我们必须对其加以管理和控制,为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稳健和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