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瓜(Cucumis melo L.)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刚、葫芦科、黄瓜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型作物,味道甘甜,清新袭人,因其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较高的含糖量而得名。据粮农组织统计资料显示,过去10年甜瓜平均产量超过2900万吨。甜瓜种植在温带和热带国家,主要产区在亚洲,亚洲以外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和西班牙,我国栽培甜瓜的栽培面积以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市场消费者对甜瓜品质以及外形要求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学者对甜瓜果实外观的研究越发重视。故此,明确果皮条纹的遗传规律,深度挖掘控制甜瓜果皮条纹的基因,为甜瓜果皮条纹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绿色果皮有条纹的薄皮甜瓜X010为父本,以纯白色果皮无条纹的薄皮甜瓜M1-113为母本,两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代,将F1代进行自交获得的F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于2017年及2018年春季分别播种,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农场的园艺试验基地进行田间栽培试验。根据两年的田间数据统计确定甜瓜果皮条纹的遗传规律。在F2代群体中挑选出表型为果皮有条纹以及果皮纯色无条纹各20株,提取DNA,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果皮有条纹-果皮无条纹基因池,并对亲本(X010及M1-113)以及基因池进行二代测序(NGS)。根据BSA测序分析结果,在目标染色体上开发CAPS标记,在F2代群体随机选取93株用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并对所构建的图谱进行QTL分析,获得控制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基因的初步定位区间。在初步定位区间继续开发CAPS标记,利用具有多态性的CAPS标记继续筛选F2代群体(739株)中的重组单株,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分析预测。本试验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甜瓜果皮条纹基因以及研究其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F1代均表现为有条纹单株,2017年种植的F2代群体中果皮有条纹与果皮纯色比例为134:45,符合比例3:1,且?2=0.016<?20.05;2018年F2代群体中果皮有条纹与果皮纯色比例为419:131,符合比例3:1,且?2=0.114<?20.05,由此我们认为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为显性性状,受单一基因调控。(2)通过对BSA测序结果分析,将控制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的基因Cmst3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约2.7 Mbp(267,879 bp3,025,394 bp)范围内。在甜瓜4号染色体开发CAPS标记40对,结果共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40.0%,利用93株F2代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该图谱全长150.2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39 cM,初步将该基因缩小在标记M-4-1(288,972 bp)与M-4-12(1,116,282 bp)之间,该结果验证了BSA测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3)最后,在标记M-4-1与M-4-12之间继续设计引物,构建一个更大的F2代群体进行重组单株的筛选,最终将控制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的基因Cmst3定位在标记M-4-25和标记M-4-27之间,物理距离缩小到825,451 bp998,292 bp(约172.8 Kbp)范围内。在该区间内发现有23个候选基因,其中有8个基因编码区发生了非同义突变,11个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同样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ymorphism,SNP)位点,以及部分的插入或缺失(insertion or deletion,IN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