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声传译的实践研究是本文主题。同声传译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译形式,在越来越多的商务会谈、国际会议、文化会展等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与作用。同时,本文选取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依据,对同传实践的进行分析与研究。众所周知,功能对等理论长期以来对于指导笔译实践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文将尝试以功能对等视角为同传提供新的指导方式。对于译员来说,会更加要求译员在口译实践时关注关键信息点,增强口译质量。本次同传实践的研究对象是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由于整个十九大国务院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间将近两小时,所以本文将选取会议的前二十分钟李克强总理对前五年发展做出的报告的一部分进行论文书写,以便于论文重点的截取和具体同传实践问题的描述与研究。在国际会议上,同传也是交流链条的重要环节,所以国际会议的同传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从功能对等理论的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实践:词汇对等、句法对等、语速同步、信息对等。在本文的实践研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源语中的文化对等翻译问题,它包括文化特殊词组的翻译、长语句的次序重组翻译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置换翻译。从几个方面来讲,首先本文的撰写是为了记录同声传译的实践,感受同声传译实践的必由之路与创新方法与不同角度,突破惯用的信息记忆方式与笔记记录习惯,从而为同声传译的实践提供多种有效途径;其次,本文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同声传译,是基于作者学习笔译与其他学术资料研究后发现其对口译指导的实用性;最后,利用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案例是为了同声传译实践能够有一个足够科学合理的立足点。因为政府报告无论从内容、表达、社会诉求或是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上讨论,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同声传译在进行时遇到的问题都是值得解决的问题。本文的最终目的是以研究探索的态度,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指导政府工作报告的同声传译实践,从中发现同声传译的新维度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