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耕文化由来已久,乡村区域是人类历史以来生活繁衍的集聚地,也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紧密结合的空间载体,伴随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口外迁,乡村耕地大量被蚕食或荒废所引起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突显,导致乡村原生社会关系与结构瓦解,继而原本乡村的乡土景观风貌也逐步消逝,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布局,而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生态失衡、文化断层与景观植入与同质等现象,使得乡村的各类资源遭遇损害并日渐消亡,这便促使我们对重视传统乡村原生田园风景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渴求,因而原乡景观传承和价值建构是有利于乡村景观重塑再现的重要方法。本文立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中,以广袤乡村区域为研究范围,通过原乡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关联性探讨,并建构出原乡景观的理论体系,结合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景观要素进行设计营造策略的研究,并予以实例论证。首先,整合国内外有关乡村景观农业、生态与人文聚落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原乡、原乡风景与乡村景观概念进行类比,并从景观环境美学、人地关系与景观生态学三项理论基础分析了原乡景观的内涵依托。其次,明确了原乡景观的形成原因,阐明了其概念特质与生态、生产与生活层面的具体内容,就此衍生出“三生”空间形态与具体构成要素,由此根据以上原乡景观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总结其价值方面的意义。再次,依据原乡景观的“三生”景观要素构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与原则,并从景观要素表达、场景表现与整体意象层面进行营造策略的分析。最后根据原乡景观理论体系与策略对合肥市大小岭南项目的生态、生产与生活景观进行设计,以验证其可行性,对未来乡村中原乡景观设计表达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