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可溶性CD40L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及两者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AS)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病例64例,并参照CCCI和TIA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组3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34例,同时选取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及颈动脉无斑块的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行头颅CT(或MRI)、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脑组织内存在缺血灶及颈动脉斑块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清sCD40L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成批检测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敏CRP(hsCRP)水平,在Axsym分析仪上测定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该样本研究中颈动脉超声提示,CCCI组与TIA组斑块情况的概率分布不同,不稳定斑块在TIA组中的概率分布较CCCI组高;②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TIA组的血清sCD40L及LDL水平最高,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最低,CCCI组的血清sCD40L及LD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Dbi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即以上三种血清学指标水平在三组之间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hsCRP、tHcy在TIA组中的水平较正常组及CCCI组明显升高,而后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三组患者的血清Dbil与sCD40L、hs-CRP、LDL水平呈负相关(r=-0.62,r=-0.37,r=-0.45,P<0.01),与tHcy水平无直线相关性(P=0.24>0.05),tHcy与LDL呈正相关(r=0.27,0.05>P>0.01)。结论:①直接胆红素可能抑制ox-LDL的形成,保护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并且可能直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慢性炎症过程。②血清直接胆红素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水平的降低及sCD40L水平的升高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高低,而hsCRP与tHcy水平的升高可提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可作为易损斑块形成的标志物。③通过观察以上四个血清学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更可靠地了解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和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以更全面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起到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旨在NF-κB抑制剂地塞米松的干预下,观察NF-κBp65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脑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健康的W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