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代表了世界先进产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及其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已经成为决定国家力量强弱和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是21世纪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还处于幼稚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尚未建立起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融资机制和健全的融资体系,使我国高科技产业陷入融资困境,导致高科技产业出现非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因而,融资问题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建立一个功能健全、富有效率的融资机制,完善融资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是我国当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任务。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融资理论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个认识,本文遵循从理论到实际、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紧紧围绕高科技产业各个发展阶段因风险、收益、资金需求不同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与之相适应这条线索,将现代融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分析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多层次融资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系统的对高科技产业融资问题进行阐述。在对高科技产业的常规融资机制和特殊融资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高科技产业融资障碍的途径和构建融资体系、完善融资机制的对策,同时对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全文由导论和主体部分两方面内容构成。其中,主体部分从第二章到第七章共六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原则、背景、依据和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简要介绍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等。主体部分内容如下: 第二章高科技产业融资的理论基础,本章为统览全篇的理论基础。本章从现代融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来探讨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高科技产业的融资理论。本章主要是对高科技产业融资的相关概念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和融资特点进行界定;在梳理现代融资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其对高科技产业融资的启示;同时,突破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以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尝试从中观层面探讨融资与高科技产业的关系。最后对我国高科技产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高科技产业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本章遵循从一般到特殊这样的思维逻辑,从常规融资机制入手研究高科技产业的融资问题。在分析银行间接融资的地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转轨时期如何发挥银行资金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作用。同样,在对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高科技股的发展态势、我国科技类上市公司与美国科技类上市公司的差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上市难的对策。 第四章高科技产业的特殊融资机制(一):风险投资的作用。本章揭示了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有代表性的美英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台湾模式进行比较。于此基础上,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策略。 第五章高科技产业的特殊融资机制(二):创新证券市场的效应。本章从二板市场的涵义和特点入手探讨二板市场对高科技产业的促进作用。而且,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探索国际上典型二板市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最后,从关于设立二板市场的争论出发,阐述了设立祖国大陆二板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设立二板市场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评价。本章从高科技产业所处的金融环境、政府行为、融资结构等多方面内容,对美国模式、日——德模式的特点、成因进行探讨。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两种融资模式效率进行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两种融资模式对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绩效以及两种融资模式的发展态势。 第七章高科技产业融资:金融创新、模式选择和体系构建,本章在前面五章的基础上,对各章进行进一步升华和发展。首先从金融创新这个角度阐述其对高科技产业融资障碍的化解。接着,在第五章对两种融资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作何选择进行了论述。最后则针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各阶段不同的资金需求和风险——收益特点,提出建立高科技产业融资体系的构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终身教育需求日渐膨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被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议程。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新校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老校区的教育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