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腺嘌呤灌喂方法建立肾损害大鼠模型,经灌喂途径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IF),观察SIF对慢性肾损害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和营养状况是否具有改善作用,不同剂量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别。初步探讨SIF促进慢性肾损害大鼠改善肾功能及利于维护营养状况,以及给予的有效剂量,为将SIF应用于慢性肾损害营养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0只,将腺嘌呤配制成2%溶液,按200mg/kg灌喂2周,1/d;2周后按100mg/kg的剂量灌喂1周,隔日1次。共3w。通过肾功能相关的血生化指标测定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确定慢性肾损害模型建立成功。2.实验动物分组:将27只肾损害模型按体质量大小编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①对照组,予同等量花生油灌喂,1/d;②SIF小剂量组,予SIF 6mg/kg.d,1/d;③SIF大剂量组,予SIF 12mg/kg.d,1/d。3.动物一般状况检测:实验期间观察大鼠饮食、活动、皮毛色泽、体重等变化。4.血生化指标检测:实验第0天、第42天时,于大鼠眶后静脉采血2ml,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尿素(BU)、血清肌酐(Scr)、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留取24小时尿,测定尿蛋白排泄量(UPE)。5.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造模后,取大鼠肾组织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6.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Mean)和标准差(SD)表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肾损害大鼠SIF治疗前后及不同组别对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在固定效应后做时间、分组之间的单独效应分析,P<0.05视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随着腺嘌呤给药天数增加,大鼠逐渐出现摄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伴尿量明显增多,外观体毛干枯无光泽,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表现。造模后出现蛋白尿。给予SIF干预后,对照组体毛依然干枯无光泽、精神状态、活动能力降低;SIF治疗组在干预2周后,体毛逐渐开始恢复光泽;3组大鼠体重实验结束时,均重于实验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于实验第3天、SIF大剂量组于实验第15天各死亡1只。对照组大鼠左眼眶前出现脓肿,可能与感染有关;SIF大剂量组大鼠解剖见胸腔内大量胸水,可能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有关。2.肾功能指标:SIF干预前,各组之间BU、Scr、U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F干预42天时,BU、Scr、UPE在对照组、SIF小剂量组、SIF大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值分别为8.239,5.218和11.051;P值分别为0.002,0.014和0.000。LSD比较,BU、Scr、UPE水平在SIF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IF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脂指标:实验动物分组后,实验开始(T0)时,CHOL、TG、HDL、LD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T42)时,对照组以上指标保持原有水平,SIF治疗组TG、CHOL、LDL下降,HDL升高。CHOL、TG、HDL、LDL在对照组、SIF小剂量组和SIF大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值分别为27.405,24.617,21.261,22.597;P值均为0.000。LSD比较,TG、CHOL、LDL、HDL在对照组与SIF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IF小剂量组与SIF大剂量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结果:各组42天时,对照组、SIF小剂量组、SIF大剂量组TP分别为(73.55±3.54)g/L、(78.50±3.63)g/L、(79.88±3.98)g/L,F=6.462,P=0.006;ALB分别为(27.83±1.60)g/L、(32.15±0.97)g/L、(32.47±1.17)g/L F=33.936,P=0.000。SIF治疗组TP和ALB明显高于对照组,SIF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IF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腺嘌呤给药3周后,随机取3只大鼠做。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肾小球数量减少,平均每个低倍视野2~4个(正常6~8个),呈萎缩状,形态基本正常。肾小管囊状扩张,肾皮质广泛结晶沉积,结晶周围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大量肾小管破坏、萎缩消失。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明显。提示大鼠慢性肾损害模型建立成功。结论1.SIF应用于肾损害大鼠,促进脂质代谢改善,并起到稳定肾功能作用。2.初步显示低剂量SIF应用于慢性肾损害大鼠可起到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