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现代复兴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兼论赵宋光先生的美育思想

来源 :西安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乐教和西方美育思想的比较研究,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强大生命力和意义价值,探究其内在文化理路和良性机制,以期达到乐教现代复兴问题的可能性。研究方法是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结合的观察;书面文献与社会现象比较的思考;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关系问题的研究等等,同时代入当代音乐教育实践的参与、体验和思考,体现“理论-实践”、“古代-现代”、“东方-西方”等双元的思考框架;以理论探索、现代实践、中国美育(乐教)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西安德音文化和南京尚古文化为代表,展开重建中华乐教实践活动的社会学调查,阐释其发生形态、传播时间、传播地域、思想特征、活动项目、课程结构、施教者和受教者等一系列问题,以期达到乐教具有新说的可行性。在此社会背景下,归纳总结当今音乐学家和教育学家们五种代表性的乐教呼吁:中间立场的乐教呼吁、中西合璧的乐教呼吁、强烈倾向的乐教呼吁、生态论的乐教呼吁、多元整合的乐教呼吁,与乐教现代复兴的实践形成相互对应关系。乐教复兴的思想和呼吁,是童心的养护和培育,根本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根观念”的认同;乐教复兴是人格和人性的培养,是“人的本质”的回归;乐教中的多学科综合方法,是现代的大教育综合理念更是与传统中的“和”的观念常相唱和。 认为:乐教现代复兴根本特质在于对“以人为价值中心”的思想回归;以“美学为理论基础”的认识皈依;以“综合为行为方式”的教育学认同。这里包含着古-今关系和中-西关系的隐性交汇。运用美学和哲学理论,综合教育论、实践美学、立美教育理论,给予当代乐教复兴的“形而上”基础和理论支持。进而讨论了乐教现代复兴牵涉到的五种关系:技术结构和审美内涵的关系,德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接受经典与个人创造的关系,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和外来的关系。 本文的结论是乐教现代复兴的出路在于真正的美育民族化。21世纪的音乐教育将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是立美和审美的统一。将以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进行音乐教育改革,建立现代乐教体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等都会有整体性的改进和变革。乐教的现代复兴会从学校教育开始,带动家庭教育再社会教育,创造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目前,乐教现代复兴实践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提出一定意义的建议和意见,以期有所提高和改进。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切入,以探究《梁祝》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精神内涵为目的,进一步分析《梁祝》传说对于《梁祝》协奏曲的影响;回顾《梁祝》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过程;剖析《
本文通过对中西女性电影理论与创作的对比,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女性电影与西方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和差异,这些差距其归根结底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从
本文围绕我国手风琴教学事业的发展轨迹,从中剖析我国手风琴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相关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就手风琴技巧训练中高难度练习曲不足的问题而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