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沿线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京杭大运河南端近现代工业发达的江南运河段沿线的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尝试探索该区域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目标与策略。  江南运河不是孤立的水道,而是四通八达的江南水运交通网的主干。江南运河沿线工业的发展是连续至今的过程。江南地区工业和城镇的发展与江南运河及江南水网息息相关,江南运河在古代、近代和现代都与工业发展有着互动关系。水系变迁、工业发展和城镇化三者交织在一起,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地理特征,也是界定江南运河工业遗产的重要标志和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  在此基础上,本文强调了江南运河工业遗产的城市价值,认为江南运河工业遗产是见证江南水乡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有机整体。对遗产的界定、构成结构、保存现状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工业遗存的实例,从建筑、街区、城市和区域等不同尺度进一步展示了运河工业和城市的关联,以及江南运河工业遗产的网络状结构。  工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导致了工业的遗产化,工业遗产在再利用上有着天然优势。江南运河工业遗产网以江南运河为主干,以相关水系为支线串连成一体,是江南地区工业和社会、经济一体化网络的缩影;任何对其部分的破坏都将降低其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故应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保护性再利用是保护与再利用结合,通过合理再利用来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从保护水系入手,对运河工业遗产进行精细化和多元化开发的策略,并强调了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长期性,最后列举了常用的改造模式。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和并校扩大规模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生源素质、教学质量都令人堪忧,而且高考的文理分科对大学培养人才而言或许已经弊大于利,尤其是理工科背
路环黑沙村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以农耕捕鱼为主的传统客家村落,是澳门现今仅有的两个古老村落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等原因,黑沙村并未有大规模的开发,现今仍保留有浓厚的村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最直接的表现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由此带来大量城市住区建设需求。然而,承担城市四大功能之一的住区,不仅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其居住的内在要求,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广,PBS(公共自行车系统)已逐步登陆国内大学校园,并将形成较快发展的趋势,现有的校园空间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这是对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的一个新的挑战。  本
学位
建筑能耗是我国社会能耗的三大巨头之一,其所消耗的能源量已经占到了我国社会总能耗的近三分之一,而且,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建筑所占的能耗比例每年都在升高。改变设计与建造的方
天堂寨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是天生的疗养度假胜地,但是当地度假旅游的开发相对滞后、与自然环境特征的结合尚显不足,本文针对此现状,从疗养型度假村入手,研究建
学位
屯堡人作为独特的汉民族亚文化族群,在发展受制和经济落后的状况下其各项外显性的文化特征和内在人格品性、文化精神一直延续。自1980年代中期以地戏为介入点,这一丰厚的文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