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民生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和价值目标。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思想理论的详细研读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及生存、发展状况的深切关怀。马克思对民生的关切坚持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并始终把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根本立足点,凸显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马克思的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民生”在内涵方面有着一定的契合,突出表现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已由过去所指的吃饱穿暖,扩展到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住、更方便的行、自身更全面的发展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考察马克思关于民生问题的基本理论,挖掘马克思民生思想其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把握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论文分三部分内容,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与社会条件、主要内容与实现方案,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当代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论文第一部分追溯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与社会条件。在探究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种理论观点层出不穷,十分浩瀚。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民生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民生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民生观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新社会”民生观,它们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也具备具体的社会条件,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工人的劳动成为“异化的劳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加剧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以及社会经济变革促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论文第二部分总结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现方案。马克思民生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现实的人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种群及过正常的社会生活的的物质保障;人的享受需要是民生的更高层次追求,是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旨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条件的需要,是唯有人类才有的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民生的最高目标,物质层面上自由从事劳动,精神领域内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自由发展。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实现方案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实现民生改善民生的基础;就业,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条件;普遍接受教育,这是提升人的素质的保障;社会保障,这是基本民生的保证。论文第三部分探讨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当代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马克思民生思想不仅具有它自身固有的理论价值,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马克思民生思想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闪耀出新的思想光辉。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出理论回归到人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民生思想彰显了理论的时代性,马克思民生思想真正为改变现实服务。同时,马克思民生思想富有崇高的立意,与当前形势相结合,在实践中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民生基础;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实现民生治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民生品位;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破解民生难题。它为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精神动力、理论指导,又为民生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在认识、指导以及解决当代中国民生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