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国际化获得了极大发展,金融资本跨国间的转移、流动日益频繁,规模增大。跨国银行作为跨国金融机构的主体,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决定力量之一,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银行业国际化在给国际金融市场和东道国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说明,传统的监管方式和风险管理方式已不足以应付因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跨国金融机构的谨慎监督与管理是市场经济国家监管当局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我国开放步伐逐渐加快,外资银行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虽然带来了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金融服务理念,但是也会给经济和金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一旦外资银行出现了问题,则不仅会影响外资银行本身,而且会影响到国内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因此外资银行的监管研究,对我国的监管工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外资银行监管定义和目的,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原则和主要内容。着重对其他国家外资银行监管进行比较和借鉴,通过比较研究首先了解不同国家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及失败教训,然后再用历史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研究、判断,进而取舍借鉴。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构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建议: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应选择东道国监管与监管政策协调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严格外资银行的进入资格,又要充分考虑对等互惠国家银行机构的进入;明确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目标,树立起“管理即是服务”的监管指导思想;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规范监管内容;克服监管的片面性,改进监管方式与手段,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提高监管水平;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构造以中央银行为主体、金融机构自律性组织和银行自身监管部门为补充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组织体系;加强金融立法,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依法监管;对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进行更为谨慎的监管;协调与他国的监管,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