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生在肠道的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之所以越来越高,除了本身的基因因素外,还有很大部分是饮食和老龄化的原因。最新统计显示,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所有致命的恶性肿瘤中也排名第三。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排名第四,在导致死亡的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结直肠癌是一种导致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在所有可能的转移方式里,淋巴结转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死亡率。T1期是指侵入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肿瘤。一般来说,T1期的结直肠癌相对较少。据相关文献报道,T1期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3.51%。在确保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患有T1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倾向于具有相对良好的预后。但是,T1期结直肠癌并不经常伴有淋巴结转移,因此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被忽略。尽管如此,淋巴结转移仍然是T1期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据报道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因此,对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可能成为患者治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已日趋完善,而关于T1期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对T1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02年01月至2012年0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T1期结直肠癌321例。收集的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且进行了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27例(8.41%),不伴淋巴结转移294例(91.59%);男性172例,女性149例;年龄≥60岁174例,<60岁147例;有吸烟史42例,无吸烟史279例;术前血清CEA水平<5μg/L者284例,≥5μg/L者37例;术前血清CA199水平<9U/ml者173例,≥9U/ml者148例;术前血清CA724<2U/ml者163例,≥2U/ml者158例;粒细胞绝对值<2.2×10~9者32例,≥2.2×10~9者289例;D-二聚体<0.21μg/L者158例,≥0.21μg/L者163例;血红蛋白<132g/L者154例,≥132g/L者167例;存在脉管瘤栓8例,无脉管瘤栓313例;肿瘤位于直肠170例,结肠151例;肿瘤大小<3.0cm 190例,≥3.0cm 131例;分化程度:高中分化307例,低分化14例;肿瘤大体类型:非溃疡型238例,溃疡型83例;组织类型:腺癌312例,非腺癌9例。针对这些临床资料,运用了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用于研究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各种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对T1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T1期结直肠癌321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41%(27/321),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91.59%(294/321)。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EA、血清CA199、血清CA724、脉管瘤栓及分化程度与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724、脉管瘤栓及分化程度与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4、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显示:年龄、血清CEA、血清CA199、脉管瘤栓、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X~2=24.180,P<0.001)是T1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OS)的预测因子(P<0.05)。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99、淋巴结转移(HR=5.117;P<0.05;95%CI:0.058-0.815)是T1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OS)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血清CA724、脉管瘤栓及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5年存活率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