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本次课改的根本理念是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今我们的中学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即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花大量时间用于单向对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却没有时间思考,只能被动的接受结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讨论交流,形成教师在讲台上不停讲,学生在座位上默默听的景象。这样的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案导学就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编制出适合学生用的学案,然后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带着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走入课堂,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导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是改变我国目前教学现状的有效方式。于是,笔者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学案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学案导学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学案导学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学案导学的概念阐述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学案导学中的学案设计和实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地理学案的编制程序、前期准备、编写内容、编写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第四部分探究了学案导学的实施程序、实施原则和注意事项。第五部分通过对已使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的阳朔外国语实验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实施学案导学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学案导学的建议。研究显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具有以下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使地理教学更有效;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学案导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没有完全转换教学思想,不敢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重“讲”轻“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等要靠”传统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施学案导学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在实施学案导学过程中,“换汤不换药”,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改变。对此,本论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即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学案导学的理论水平;对学生进行学前培训;学案的编写应形式多样,凝聚集体力量;教学与育人相长,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