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磁珠阴性分选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用贴壁培养与免疫磁珠阴性分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扩增,并对扩增后的细胞进行鉴定观察。方法:采集小鼠骨髓细胞接种贴壁培养,当细胞聚合度达90%时消化并收集该贴壁细胞,经结合CD11b、CD34、CD45的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后的所得细胞传代、培养。将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前、磁珠阴性分选后培养至3代及未经磁珠阴性分选培养至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增殖动力学比较、免疫表型测定、细胞周期测定并比较,进行成脂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3-8代培养基培养的经MACS阴性分选培养的贴壁细胞平均传代倍增(6.31±0.92)倍,未经MACS阴性分选培养的贴壁平均传代倍增(2.75±0.81)倍(P<0.05)。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贴壁干细胞过程中磁珠分离前CDl1b+、CD34+、CD45+细胞分别与单次磁珠分离后、重复磁珠分离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MACS阴性分选培养的P0代细胞与分选前收集的贴壁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MACS阴性分选培养的P3代细胞与未行MACS阴性分选传代培养的P3代贴壁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经MACS阴性分选培养的P3代小鼠贴壁细胞成脂诱导分化培养2周后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红色脂泡;经成骨诱导培养1周后出现方形或多角形细胞以及钙化结节,培养20天后von Kossa法染色可见有棕黑色的细胞外基质钙盐沉积。结论:贴壁培养与免疫磁珠阴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纯度。二、IFN-γ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目的:观察IFN-γ处理对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作供者,BALB/c小鼠作受者,给予受者8.0Gy一次性全身照射后行骨髓细胞+脾细胞移植,建立完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动物模型,并将与IFN-γ共培养24h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4h输注入小鼠体内,观察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的饮食、毛发、精神状态、活动能力、体位改变、灵敏度、大便等存活情况,同时监测并对比各组小鼠体重、白细胞值、GVHD评分及组织病理改变、GVHD死亡率、存活率。结果:IFN-γ处理过的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组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2-45d有4只小鼠死亡,体重改变较其余组偏低,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偏高,GVHD发生率有显著降低,GVHD发生时间延迟,GVHD评分降低,GVHD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存活率明显上升。结论:IFN-γ可促进MSC在体内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