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学者对企业投资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市场有效性基础之上,但近年来企业经常出现投资异象,说明“理性经济人”假设与实际状况存在不符,随之行为金融学做出合理解释。投资者情绪是决策主体的认知偏差所形成的,引致股票价格与其基本价值不完全等同,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本文着重研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的内在关联度,从机理作用与经济后果两个层次分别探析,更进一步的,考虑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的过程与结果中所表现的差异,以期能够规范企业投资策略,发挥市场作用,优化整合企业投资效率。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符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性指标为计量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文章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为作用机理分析。首先,探讨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通过利用欧拉投资模型与FHP融资约束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继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水平;其次,讨论不同企业高涨投资者情绪缓解融资约束能力的差异,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体现的差异。第二方面为投资非效率分析。首先,利用Richardson预期投资理论模型将企业投资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组,研究投资非效率与投资者情绪的关系;其次,讨论投资非效率与投资者情绪的相关性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差异。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涨的投资者情绪能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继而促进企业投资。(2)私有企业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程度明显,即随投资者情绪的高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下降幅度显著。(3)国有企业投资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强度较小,即国有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不随投资者情绪的高涨而显著降低。(4)高涨投资者情绪会恶化投资过度,但对于投资不足的影响不显著。(5)在投资过度组中,相较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受高涨投资者情绪的刺激会加剧过度投资;而在投资不足组中,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所呈现出的差异不明显。本文以我国制度背景为研究视角,同时考察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的机理作用与经济后果两方面,以期达到研究系统性与全面性的双效作用。文章研究内容涉及心理学领域与投资学领域,并且在计量层面采用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