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不同区域细胞内环境代谢改变的APT成像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mer_w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检测急性脑梗死的细胞毒性水肿区、梗死周边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酰胺质子转移率(amide proton transfer rate,APTR)及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asymmetric 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e,MTRasym)的改变特点,并探讨这两个不同参数对细胞内环境代谢状态改变的评估能力。对象与方法:选取4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常规MRI、DWI、PWI、MRA、DKI(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APT等序列扫描。从中获得MD、平均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APTR、MTRasym以及PWI等多种参数图。(1)测量细胞毒性水肿区、梗死周边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APTR和MTRasym参数值变化情况。(2)根据细胞毒性水肿区的DKI表现,观察不同DKI表现的APT参数变化情况。(3)根据PWI对梗死周边区进行不同血流灌注状态的划分,分析APT参数在不同血流灌注状态下的变化情况;并且对梗死周边区进行缺血程度的划分,分析不同的缺血程度所致APT参数值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细胞毒性水肿区、梗死周边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之间APT参数值的差异,采用Frideman相关样本检验及两两比较分析不同区域APT参数值的差异;采用Wilcoxon配对样本检验分析不同DKI表现区域之间APT参数值的差异;采用Wilcoxon配对样本检验分析梗死周边区不同血流灌注状态下APT参数值的变化情况及梗死周边区不同缺血程度所致APT参数变化的情况。结果:(1)44例患者中,细胞毒性水肿区、梗死周边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APTR参数(-0.0136±0.013、-0.0043±0.010、-0.0006±0.008,?~2=52.08,P<0.0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其中细胞毒性水肿区与梗死周边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Z=-5.277,P<0.0001;Z=-6.876,P<0.0001),梗死周边区与对侧正常脑实质区无统计学差异(Z=-1.599,P=0.329);MTRasym参数值在细胞毒性水肿区、梗死周边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并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及统计学差异(0.0264±0.181、-0.0289±0.075、-0.0389±0.027,?~2=0.318,P=0.853)。部分细胞毒性水肿区出现MTRasym参数信号反转现象,统计学分析显示,MTRasym信号反转病例与未反转病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NIHSS评分、发病时间无明显差异,而病灶大小具有显著差异(t=-2.965,P=0.005)。(2)在细胞毒性水肿区,APTR在DKI阳性与阴性不同表现区域有减低趋势(-0.0254±0.026和-0.0140±0.021,Z=-1.955,P=0.051),提示梗死核心区较潜在可逆损伤区有更明显的APTR参数改变趋势;MTRasym参数值在上述不同区域的差异不明显(0.0292±0.234和0.0759±0.227,Z=-1.008,P=0.314)。(3)在梗死周边区,低灌注的APTR参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Z=-2.101,P=0.036),而正常灌注组较对侧无统计学差异(Z=-0.966,P=0.334);MTRasym参数值在低灌注与正常灌注组均无统计学差异(Z=-0.370,P=0.711;Z=-0.852,P=0.394)。对于不同缺血程度,重度缺血组的APTR参数值较轻度缺血者改变更明显,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梗死周边区为-0.0055±0.005、对侧正常脑实质区为0.0005±0.010,Z=-1.895,P=0.058);MTRasym参数值在轻度缺血和重度缺血这的差异不明显。结论:APT成像对急性脑梗死不同区域的预后转归及灌注状态具有潜在诊断价值:(1)在细胞毒性水肿区,不同的DKI表现区域,APT参数变化程度不同,提示APT参数在梗死核心区的改变更重,而潜在可逆损伤区的改变相对较轻,并可能与预后转归相关。(2)在梗死周边区,低灌注状态会造成APT参数的变化,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APT参数亦有减低趋势,提示APT参数能反映低灌注所致的组织内环境代谢改变,具有判断良恶性缺血的潜在能力。(3)APTR参数较MTRasym参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MTRasym参数在部分梗死区的病理可能存在反转表现,这可能与病灶较大,水肿更明显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结肠癌(colon cancer)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呈现上升的趋势,手术和放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随着药物使用的广泛性,出现了明显的耐受现象,因此寻找新的结肠癌治疗靶点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出,酪蛋白激酶CK2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噬在其中可能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目的明确CK2抑制剂对结肠
目的: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药,选择性作用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与N_2受体结合,阻断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产生肌肉松弛作用,使外科手术不再依赖麻醉深度满足肌松要求,而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胃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疾病中排名位于前列。我国属于胃癌的高发区,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乎祖国的发展。食品安全是保证健康体质的前提和条件,营养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基石。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源性疾病不断增加;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引起的肥胖、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高中生进行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意识,改善学生的不良饮食消费习惯。生物学涉及医学、农业、食品等相关
桡动脉为肱动脉的一条终支,通过分析桡动脉可以得到人体许多重要信息,如心率、血液流速、血管壁收缩情况等。国内外医护人员一般通过经验来识别桡动脉位置以进行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耗时长且准确度较低。针对此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使用计算机视觉自动定位超声图像中桡动脉的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对桡动脉超声图像的去噪算法和形态学滤波算法展开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超声图像中的噪声种类,其次研究了多种去噪算法
研究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改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与中医证型、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关系,挖掘RA-ILD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有效诊疗策略,为临床提前预防、尽早诊断、精准辨证、有效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R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炭疽病、非典为代表,多种新型病毒、变异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潜在的生物威胁远远超过传统的生物恐怖剂和烈性病原体清单的范围。如何快速高效地应
不断创制玉米新的突变体并进行遗传鉴定与利用研究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工作,课题组前期通过多种遗传途径创制了一批新的玉米种质资源,并对红轴突变体698-3R和矮秆突变体K125d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化问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 D)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精简容量、突出重点等要求,生物学重要概念作为高中生物学科结构中的主干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生物学重要概念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先行组织者”作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相关的材料,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笔者提出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运用到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中
大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与总产量排名第四的禾谷类作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主要用于牲畜饲料、食品加工原料以及酿造啤酒等,在我国主要种植于长江流域。大麦黄花叶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