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自2001年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在协调区域平衡与发展上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首先更易体现在区域经济这一宏观层面上,如财政收入变化、地方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其次在微观层面上,真正落实执行政策的主体是企业,执行效果直接体现了这项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那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会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对企业绩效能否产生显著的优化效果?对处于不同产业的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的绩效是否产生了正向效应?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文章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研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对区域经济及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 从宏观角度来看,受国际复杂经济环境和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赣州市GDP增速每年呈放缓趋势,产业结构表现出不断优化的良好势头,外商投资水平上升,财政实力也在明显增强。但实证的结果表明,赣州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影响虽然为正效应但是并不显著,可见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从企业微观角度来看,以赣州市2011-2015年56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的企业及56家未享受相应税收优惠的企业为总体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及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于企业效益方面的政策效应却并不明显。同时对比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对不同产业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程度,发现对第二产业企业的经营规模的政策影响要大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对中小规模企业绩效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该项优惠政策对扩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规模发挥了积极效应。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改善政策实施的建议,为完善和健全税收政策的执行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