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与湿疹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季节、性别、年龄层人群对空气污染物的敏感性,以揭示本地区空气污染对湿疹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1.1至2016.12.31期间兰州地区两所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湿疹患者的门诊记录、同期主要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浓度和气象资料。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空气污染物对日门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研究期间,平均每日就诊湿疹患者40.38±14.93例,PM2.5、PM10、SO2、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7.67μg/m3、129.75μg/m3、24.20μg/m3和45.82μg/m3。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湿疹日门诊人次与空气污染物、风速正相关(均P<0.05),与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负相关(均P<0.05)。经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发现,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对湿疹全人群门诊人次的增加表现为即时性,但无统计学意义。分季节讨论后,夏季PM2.5和SO2每增加10μg/m3,湿疹全人群日门诊人次在滞后1天时分别增加6.12%(95%CI:1.0032-1.1225)和11.84%(95%CI:1.0026-1.2476);经性别分层后,PM2.5和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女性湿疹患者门诊人数在滞后1天时分别增加0.81%(95%CI:1.0004-1.0174)和2.90%(95%CI:1.0000-1.0589);经年龄分层,PM2.5和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18岁的青少年门诊人次在滞后1天时分别增加0.99%(95%CI:1.0000-1.0198)和3.37%(95%CI:1.0020-1.0665),PM2.5和PM10浓度上升,≥65岁的老年人门诊人次在当天分别增加2.12%(95%CI:1.0045-1.0383)和1.11%(95%CI:1.0041-1.0180)。结论:兰州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可能对湿疹日门诊人次有影响,且不同空气污染物在不同季节对全人群湿疹日门诊人次的影响不同,对各性别、年龄人群湿疹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有差异。第二部分目的:调查兰州地区婴儿湿疹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中苯并[a]芘浓度对婴儿湿疹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后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婴儿湿疹患儿和健康婴儿,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基本信息并采集其哺乳期母亲的乳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母乳中苯并[a]芘的水平,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婴儿湿疹组和健康婴儿组各2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68±2.55月和3.56±1.76月。婴儿湿疹皮疹好发于头面部,红斑、丘疹是常见的皮疹形态。单因素分析一般情况中吸烟环境暴露和母亲患有过敏性疾病是婴儿湿疹的危险因素(P<0.05);母亲饮食情况与婴儿湿疹的发病不相关(P>0.05);居住环境中居室外35米内有车流量多的街道或交通干线是婴儿湿疹的危险因素(P=0.0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患有过敏性疾病和居室外35米内有车流量多的街道或交通干线是婴儿湿疹的危险因素(P<0.05)。婴儿湿疹组与健康婴儿组哺乳期母亲的母乳中苯并[a]芘的含量分别为0.457±0.436ng/mL和0.211±0.286ng/mL,有统计学差异(P=0.042)。苯并[a]芘的暴露来源分析中发现,吸烟环境暴露、母亲饮食情况以及居住环境与母乳中苯并[a]芘的含量可能不相关(P>0.05)。结论:母亲患有过敏性疾病、居室外35米内有车流量多的街道或交通干线和母乳中苯并[a]芘的高浓度暴露可能是本地区婴儿湿疹发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