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舜钦的政治情结与诗歌创作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苏舜钦的政治情结入手,来考察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论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谈苏舜钦的政治情结。儒学的复兴、士风的高涨使苏舜钦成为了一个“奋舌说利害”斗士,家庭环境的熏陶使他满怀着“出手洗乾坤”的豪情壮志,豪宕率直的个性使他“敢道人之所难言”,放废为民的遭遇使他“愤懑之气时复嵘(山厷)于胸中”,对理想的执著固守使他“闲困尚有待,不忍沉沅湘”。可以说,强烈的参政意识成是苏舜钦他一生都排解不开的情结。 第二部分着重探讨其政治情结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苏舜钦不是以文学而是以政治作为终身之念的,因而他的文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文必归于道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教使命;在体裁的选择上,他倡导古文歌诗;在表现方法上,他反对雕琢繁缛的文风;在诗歌的风格方面,他主张“豪迈哀顿”、“宏放”、“劲峭”。 第三部分重在探讨其强烈的政治情结对其创作实践的影响。分三个层面来探讨。首先,分析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以进奏院事件为界,其前期创作多数与其政治活动相关,可以说此期的文学创作亦是其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后期创作或抒发被诬遭逐的愤懑,或流露放意山水的无奈,或表达对重被起用的渴望之情。其次,从抒情方式、意境营造、语言运用、体式选择等方面来分析其诗歌风格的嬗变。最后,分析其为宋诗特色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
其他文献
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对革命回忆录的功能和特点作了精炼的概括:“他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成为以‘形象’的手段,来确立对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的重要凭借。比较起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造就的电影传奇都会因为传奇导演参与其间而显得变幻奇谲。如同戈达尔之于法国“新浪潮”运动、黑泽明之于日本民族电影复兴,也正是在一众具有国际
本文对“农民工”题材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文章阐述了“农民工”出现的原因以及他们的现实生存状态;详细分析了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剖析了在以农民工为题材的作品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