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从分析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区不同标样中微生物类群及其与造成香荚兰毁园的根腐病和萎蔫病的相关性入手,依照不同的生防机理,通过皿内离体及幼苗活体实验,筛选出具有潜在生防作用的有益菌,以达到生物控制香荚兰根部病害或其他重要的植物病害的目的。从20个标样中共分离到细菌34株、放线菌58株、真菌154株、内生细菌42株及内生真菌17株。总体趋势为各土样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最少。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病土和病株中分离所得优势真菌菌株多为镰刀菌,这与前人对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鉴定结果相一致。各类标样中其他优势微生物类群与根部病害发生与否及其严重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67株细菌和58株放线菌进行了皿内抑菌测定,对香荚兰茄病镰刀菌和香荚兰尖孢镰刀菌均表现出较强拮抗性的细菌有13株,放线菌有3株。病、健土及病、健株均分离到拮抗性强的菌株,健样中拮抗菌较多。154株土壤真菌拮抗试验表明,抑菌作用较强的真菌不多,病、健土中均有拮抗菌。从14株可以分泌几丁质酶的菌株中复筛出能定殖于靶标致病真菌的2株放线菌087和105。显微镜检表明棉花枯萎菌和棉花黄萎菌的菌丝消失或断裂,出现大量休眠结构,且这种结构部分消融。扫描电镜观察到放线菌105菌丝缠绕棉花枯萎菌菌丝或目标菌厚垣孢子穿孔、破裂,放线菌105菌丝聚集厚垣孢子表面并穿过其穿孔部位。培养滤液效价测定表明087菌株的效价低于105菌株。抑制目标菌活体定殖实验表明087菌株对棉花枯萎菌和黄瓜枯萎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防效好于105菌株,而087对棉花黄萎菌定殖作用的影响不如105菌株。初步鉴定087菌株属于链霉菌属中的青色类群,105菌株属于链霉菌属中的白孢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