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四甲基吡嗪形成机制及代谢调控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食醋多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具有微生物种类多样、生化反应和物化反应复杂的特征。山西老陈醋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并且含有四甲基吡嗪(TMP)、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健康和营养成分。TMP是山西老陈醋的风味物质,且是其重要的功能性指标。由于人们缺乏对微生物、化学物质和酿造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山西老陈醋的酿造过程多以经验控制为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以TMP形成机制为理论基础的代谢调控技术,以有效控制食醋产品功能性指标并保障产品质量。本课题以山西老陈醋为研究对象,系统揭示TMP在食醋生产全过程的变化规律;分析TMP前体物和微生物群落功能,揭示TMP在酿造全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代谢调控策略。研究成果将为建立行业急需的TMP生产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引入“全过程动态分析”的研究思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热分析(DSC)等方法,系统解析了TMP在食醋酿造全过程的动态变化,确定了熏醅阶段是TMP积累的主要阶段,且呈现出了TMP的合成与挥发损失之间动态变化的规律。采用“混样法”快速筛查策略,共筛查出20种TMP前体化合物,包括2种非含氮前体(乙偶姻和双乙酰)和18种含氮前体(包括铵、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半胱氨酸),是山西老陈醋中TMP合成的主要前体。原料来源和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显示,TMP前体物主要在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采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山西老陈醋中TMP前体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及对应的功能微生物,重点分析乙偶姻和铵的合成。乙偶姻的合成途径有4条,分别为:丙酮酸脱羧酶催化丙酮酸(或丙酮酸+乙醛)生成乙偶姻;α-乙酰乳酸合成酶催化丙酮酸合成α-乙酰乳酸,再由α-乙酰乳酸脱羧酶催化α-乙酰乳酸生成乙偶姻;α-乙酰乳酸非酶促反应生成的双乙酰在双乙酰还原酶作用下生成乙偶姻;2,3丁二醇在乙偶姻还原酶作用下生成乙偶姻。其中,α-乙酰乳酸(或经双乙酰)合成乙偶姻是乙偶姻的主要合成途径,主要的功能微生物是巴氏醋杆菌、耐酸乳杆菌和酿酒酵母。铵的合成途径有7条,分别为:甲酰胺酶催化甲酰胺转化为铵;硝酸盐还原酶催化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在铁氧还蛋白-亚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合成铵;氨基甲酰磷酸在氨基甲酸酯激酶催化下转化为氨基甲酸,氨基甲酸分解产生铵;谷氨酰胺在谷氨酸合成酶催化下转化为谷氨酸和铵;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铵;腈水解酶催化腈类生成铵;脲基甲酸酯水解酶催化脲基甲酸生成铵。其中,由氨基甲酸、亚硝酸盐、谷氨酸以及尿素四者转化为铵的途径是铵合成代谢中的主要代谢途径,主要的功能微生物是巴氏醋杆菌、酿酒酵母和远缘链球菌。采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通路分析筛选出了TMP非含氮前体代谢的酶系和具有调控作用的关键酶,确定了乳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化是调控TMP非含氮前体的合成的关键步骤。关键代谢途径的分析显示,TMP非含氮前体可能主要由乳酸菌(以耐酸乳杆菌为主)和醋酸菌(以巴氏醋杆菌为主)的协同代谢产生。冗余分析(RDA)和功能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分析和验证了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协同代谢,发现乙醇、乙酸和乳酸是TMP非含氮前体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乙醇和乙酸条件下,关键代谢途径中乳酸菌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产乳酸;乳酸能够显著提高巴氏醋杆菌乙偶姻的产量,而在不含乳酸条件下巴氏醋杆菌的乙偶姻产量极低。因此,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TMP非含氮前体主要来源于巴氏醋杆菌将耐酸乳杆菌产生的乳酸转化为乙偶姻。此外,巴氏醋杆菌的代谢特征显示,乙醇、乳酸和乙偶姻作为巴氏醋杆菌的碳源和能源,它们被利用的先后顺序为乙醇>乳酸>乙偶姻,高浓度乙醇有利于乳酸向乙偶姻转化。代谢网络的构建揭示了TMP非含氮前体在醋酸发酵过程中的全局调控机制。随着乙醇的消耗和酸度的提高,乙酸的细胞毒性使得微生物的一些代谢减弱,如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食醋微生物通过能量代谢、PPP、核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加强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结构物质的合成与修复,以抵抗酸的细胞毒性。作为碳源和能源,乙醇和乳酸为抵抗酸的细胞毒性而被食醋微生物利用,它们的含量及被利用的先后顺序是影响TMP非含氮前体积累的关键。在生理意义上,乳酸向TMP非含氮前体的转化是食醋微生物避免细胞过度酸化和富含碳源/能源时的暂时储能策略。双乙酰含量的降低与醋酸发酵氧气充足和α-乙酰乳酸合成酶酶活提高有关。宏转录组通路分析筛选出的41种酶组成TMP含氮前体代谢的酶系,并进一步通过调控网络分析,从酶系中筛选出具有调控作用的关键酶,确定了发酵体系中谷氨酰胺与铵之间的转化路径是TMP含氮前体代谢的关键步骤,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为昆克乳杆菌、耐酸乳杆菌和巴氏醋杆菌。RDA对TMP含氮前体与潜在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显示,乙酸与铵的相关性最大,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子。采用功能微生物(瑞士乳杆菌、耐酸乳杆菌和巴氏醋杆菌)纯培养的方法验证乙酸对乳酸菌和醋酸菌中铵代谢的影响。乙酸胁迫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上调,使胞内铵浓度上升,以提高菌体的乙酸耐受性。根据酶系构建了TMP含氮前体的代谢网络,并揭示其代谢机制:乙酸的细胞毒性对细胞结构和内环境造成损伤,微生物通过增强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PPP和能量代谢以应对酸的细胞毒性,通过增强氮源同化为这些代谢途径提供了氮,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和胞内高浓度的铵,胞内铵扩散到胞外导致铵积累,而氨基酸代谢的加强促进了TMP氨基酸类前体的合成。基于TMP前体的代谢机制,采用生物强化的方法对山西老陈醋TMP进行代谢调控。选取TMP非含氮和含氮前体代谢共有的功能微生物原位菌株(瑞士乳杆菌和巴氏醋杆菌)作为强化菌株,单培养和共培养显示两株菌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偏害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MP代谢调控的“分段式”菌剂添加策略:发酵起始(AAF1d)添加乳酸菌以保证乳酸菌生长并提高乳酸的含量,发酵中前期(AAF3d)添加醋酸菌以提高醋酸菌丰度将乳酸转化为乙偶姻。经原位验证,生物强化使TMP非含氮前体和含氮前体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1.90%和6.42%,最终使TMP含量提高了7.23%。因此,该代谢调控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山西老陈醋中TMP的含量。除此之外,感官评价显示食醋的主体风味不变,乳酸/乙酸的提高(提高幅度为15.09%)使食醋口感更加柔和。综上,该调控策略有效使功能性指标TMP含量显著提高,并改善了食醋风味,在总体上提高了食醋的品质。
其他文献
<正>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日本有“龟鹤算题”,例如:“龟鹤合计共10只,共有28条腿,问龟鹤各有多少只?”就是从中国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
期刊
本文以经典数学“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在不同计算方式的纵向对比中让学生体验现代计算机求解方式,并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设计、流程图绘制、程序代码编写和优化,体验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而拓展到“百鸡百钱”问题,通过横向对比,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为提升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实现编辑工作的创新应用,并推动新闻编辑的升级与转型,对媒体融合影响下新闻编辑转型策略进行研究。简述新闻编辑转型的重要性,针对现代化新闻行业发展的需求及标准,从新闻渠道单一、编辑环境复杂以及编辑过程过于繁琐三方面,对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困境挑战进行解析。以提升互动性作为编辑工作转型的引导,强化编辑创新意识,明确新闻编辑目标导向定位,以此为基础,构建媒体融合多维新闻编辑策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等特点,舆论导向更凸显其重要性。评论是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一种有力武器。近年来,国内媒体不同程度加强对评论工作的重视和创新,在重要版面设置评论专栏,推出评论版面,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辟评论阵
期刊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科学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抽象性和严密性等。教师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个策略。
明清时期,泉州气候温热潮湿、人口又稠密,疫病屡有发生。清末,伴随着厦门、福州等通商口岸的开埠,人流之交杂也大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机会。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光绪三十年泉州地区遭遇到严重的鼠疫危机。根植于本土的传统观念与宗教思想,人们仍延续应对瘟疫的旧方法,举办各种驱疫仪式。因鼠疫的外来性以及当时防疫思想未成熟,使得泉州鼠疫难以控制,但这不代表完全没有医学方面的应对措施。鼠疫肆虐的清末时期,医
由于特殊时期,许多学校都进行封闭管理。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学生需要请假后才能出校,书面提出请假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不方便,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负担。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设计一个基于C语言的出校请假系统是必要的。该系统采用C语言设计并与数据库连接,包含了定位信息,可以检测到学生的位置,使学生请假更加便捷,也提高了辅导员和授课老师的工作效率。
<正>“鸡兔同笼”这节课原本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用列举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新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移至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中删去了方程法,突出了列举法和假设法。此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向学生渗透模型思想,增强其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期刊
<正>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现代化信息处理环境的复杂化,传统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软硬件之间、服务模块间、前后台之间紧耦合严重,导致信息系统扩展性能差、重构能力弱、升级改造困难,新功能开发或修改更加耗时。传统的RPC架构或SOA架构已无法满足各级各类信息系统适应多样化任务、快速更新迭代的需求。在信息系统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开展国产微服务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力求解决国产信息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