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住房作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决定着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社会是否稳定,是一切需求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部分大中型城市出现房价飞涨但仍然一房难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城市中的中低收入人群远没有能力支付起昂贵的商品房。为了解决这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政府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制度,它是为实现社会稳定、分配公平应运而生的一项惠民工程。但是,自从我国推行保障性住房制度十余年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却仍旧发展缓慢,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多呈现出郊区边缘化现象,中低收入阶层无法享受城市公共资源,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在建的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分布在市区的边缘,不仅相关的配套设施远不及市中心完善,过于集中的空间布局容易产生居住分异现象,更严重的会出现“贫民窟”。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研究和分析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问题亟待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高度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在对其规划和设计之前必须研究分析其空间布局合理性与适宜性。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城市的决策层对未来新建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合理性的准确判断,同时也能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本文以京津走廊上发展潜力巨大的河北省廊坊市为研究对象,针对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廊坊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提出了积极的指导建议。作者首先对廊坊市的基本情况、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现状进行了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得出交通条件、就业条件、居住环境、周边基础服务设施等是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住户在空间选址上最为看重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引力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以上述几条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别求出受不同因子影响下保障房空间分布的评价指数,并通过指标权重的高低对其关注因子进行等级分类,结合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矢量化与可视化,得出最优空间布局片区。通过分析模型、评价结果得出结论:引力模型用于解读城市保障房空间分布是可行的,并且对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作者对廊坊市保障房的空间分布提出几点合理建议;提倡不同阶层的混合居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等。
其他文献
近代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力学、天文学方面都有着突出贡献.1609年,他制成了一架简陋的管状仪器,用它可以看到放大了的物体;以后他又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随后,他又用这架望远镜观察天象,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谷、木星的四个最大卫星、金星的盈亏、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现象,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大为有利的证据.  其实,不止伽利略,牛顿的经典力学、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爱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    1.伽利略的研究和科学想象: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第三次是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滑行也就越远.伽
有一个常见的实例:马拉车,车子运动,停止拉车,车也停止;马不断地拉车,车就不断地前进.车是在马的拉动下才运动起来的.人们眼见到的是马拉车而未见到车拉马.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个实例是不是恰恰可以说明车子只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才能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车子就会停止运动,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外力来维持?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马拉车而未见到车拉马是否说明力的作用可以独立地存在呢?以上种种猜测让我们来一一
学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适当的转变,以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运用“互联网+微课”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对小学语文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国际化课程便捷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和共享,成为一个大的趋势,这也提升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互联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向.目前教育的不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