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井生产时间增加,导致气井井底压力降低。当气井压力较低时,气井内气流无法将井底的水带至地面,致使气藏中的水聚集于井底产生回压,导致气井产量下降,无法满足开采需求。吉林油田的长岭气田就面临着气井携液差、井底积液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气井产气能力,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本文针对长岭气田气井展开研究,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及其他区块排水采气成功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长岭气田地质及生产相关资料,跟踪分析了气田出水来源、出水特征以及产水规律,并建立产水气井产能方程,讨论了产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结合实例证明产水气井产能更符合长岭气井生产实际。接着开展了气井IP、IC指数、临界携液流量、现场测试以及采气曲线动态分析井筒积液诊断和评价方法研究,计算了典型气井积液情况,为排水采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在现有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应性分析基础上,开展了长岭气田排水采气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确定了长岭气田地层水与凝析水的划分标准为:矿化度小于10000mg/L、水气比小于0.13t/104m3时为凝析水,反之为地层水。目前营城组产出地层水的气井14 口,低部位气井全部产出地层水。(2)研究水气比与矿化度的变化关系:水气比与矿化度同步变化的气井有7 口,水气比较低,均在1.5m3/104m3以下,水侵较弱,相对来说储层裂缝也不发育。水气比变化较矿化度变化滞后的气井有4 口,水气比较高,均达到了4.0m3/104m3以上,水侵较强,相对来说储层裂缝发育。(3)对比常规气井与出水气井的产能方程,计算分析了气井产水情况下的气井产能,结果表明:气井一旦出水会导致油压和产量下降,但产量下降率与油压下降率下降趋势相反;现有不考虑出水的产能计算方程计算得出的产能高于生产实际,而产水产能方程与生产实际更为吻合。(4)优选确定了长岭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主要为:泡沫排水、气举排水、优选管柱和机抽排水,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通过长岭气田现场试验,优选确定了携液能力及发泡能力性能优良的泡排剂C。本文研究成果深化了长岭气田出水特征的认识,形成了长岭气田井底积液判断及配套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为长岭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