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对婴幼儿血管瘤90Sr-90Y敷贴治疗后产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门诊就诊初治年龄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浅表血管瘤患儿,既往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治疗之前无激光、手术、硬化等其他方法治疗史。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总剂量15-20Gy,同时局部外涂三乙醇胺乳膏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总剂量15-20Gy,同时局部外涂生理盐水每日3次。最终观察组共79例患儿,对照组共74例患儿,合计153例患儿。血管瘤疗效标准:治愈:血管瘤病变完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或局部仅遗留少许痕迹;好转:血管瘤面积缩小,颜色变浅;无效:血管瘤无明显变化或有增长趋势[备注:好转+治愈=有效]。统计两组血管瘤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急性放射性皮炎诊断标准(RTOG标准):0级:无变化;I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II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III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IV级:溃疡,出血,坏死。统计两组各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总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及恢复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血管瘤部位构成及血管瘤面积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个月、4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2.0%、78.5%和93.7%,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0.8%、81.1%和90.5%,两组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个月的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未出现III级及IV级急性放射性皮炎,观察组共79例,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患儿共15例,其中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12例,I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3例,余64例患儿未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对照组共74例,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患儿共27例,其中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23例,I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4例,余47例患儿未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观察组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15.2%vs 31.1%,p<0.05),两组的II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3.8%vs 5.4%,p>0.05),同时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19%vs 36.5%,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出现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0±6天vs.21±6天,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恢复时间分别为8±3天和10±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外用三乙醇胺乳膏不影响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患儿的疗效。三乙醇胺乳膏能降低90Sr-90Y敷贴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且能缩短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