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物理场耦合方法研究锂枝晶形成中电场的作用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初,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电池,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储能设备之一。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器、电动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锂枝晶生长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根本问题之一。锂枝晶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消耗电解液并导致金属锂的不可逆沉积,形成死锂造成库伦效率的降低;锂枝晶的形成甚至还会刺穿隔膜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短接,造成电池的热失控引发燃烧爆炸。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抑制锂枝晶生长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在众多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案中,以下几种方案获得了广泛认可:1.调控负极表面的粗糙度,例如使用添加剂包覆凸起表面;2.使负极颗粒的尺寸小于临街的动力学曲率半径;3.电镀电位的选择低于临界值,并改善充放电机制,例如使用脉冲方式;4.电沉积润湿性的调控等。本文使用多物理场耦合方法模拟研究锂枝晶形成的过程中,电场和锂离子浓度以及电极表面之间的关系。建立二维锂离子电池简化模型,采用Bulter-Volmer方程描述电极的电化学反应,Nernst-Planck方程计算离子通量。在模拟充电过程中,粗糙的阳极表面引起电场分布不均,突起尖端电场较强,电池内部锂离子浓度分布明显不均匀。由于阴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锂离子浓度会明显高于阳极。针对电极表面突起大小、充电电压、电流密度、工作温度、以及电解液浓度等研究分析电极表面锂枝晶沉积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触角和接触半径越小,即阳极表面越粗糙,锂沉积厚度反而越大,充电电压,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液浓度的增大也会使沉积厚度增大,而突起位置沉积厚度会随着工作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与他人实验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在研究锂枝晶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下,我们提出阳极网状屏蔽结构的设想。由于屏蔽网的存在,屏蔽网与阳极之间电场被屏蔽,形成无场空间,电极表面附近锂离子浓度趋向均匀,从而产生抑制锂枝晶形成的效果。阳极表面突起和光滑位置锂沉积厚度研究的结果证实,该设想在理论模拟中有效。另外,我们研究讨论了屏蔽网目数和与阳极的间距对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屏蔽网目数的提高以及与阳极表面间距的增加都能够提高电极表面区域电场屏蔽的效果。将电场屏蔽区域设置为距离电极表面30μm的空间,当屏蔽网目数为400目,与阳极间距为300μm时,屏蔽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绿色化和功能性需求的不断提升,研发绿色节能、低耗环保的建筑材料对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与水泥相比,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时代的来临,科技产品日渐趋于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已逐渐由概念变为现实。作为人工智能代表产品之一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于能够为人们出行带来极
副产物H2O2引起的氧化酶自失活是氧化还原酶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的主要障碍。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个有效的级联策略,共固定化一个天然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模拟的配位纳米颗粒。Fe3+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板块,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成渝城市群将参与承担“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以及拓宽中国
单个机器人无法满足某些复杂的、特定的任务,相比而言,多机器人协同合作能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因此多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控制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多移动机器人系统实
《新媒体时代的足球》通过引用诸多媒体和足球行业的关键会议和文献资料,详细解释了在足球行业中,媒体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它研究了足球经济;日益重要的足球版权及其行业中的
近十几年来,由于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毒气体的增多,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空气污染主要是指室内外达到有害浓度的细小粉尘颗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