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转染软骨调节素-1的脂肪干细胞在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以慢病毒作为载体,将软骨调节素-1基因转染入脂肪源性干细胞,同时设立没有携带基因的空载体慢病毒转染的脂肪干细胞为对照组,两组脂肪干细胞经GFP阳性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进行了多向分化的测定,包括成骨的茜素红染色和成脂的油红O染色。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和实时PCR测定研究转染软骨调节素-1在细胞表达。将没有携带基因的空载体慢病毒转染的脂肪源性干细胞[lentivirus-empty vetor (对照组)]和携带软骨调节素-1的慢病毒转染的脂肪源性干细胞[lentivirus-ChM-1(ChM-1组)]分别接种在硅藻盐胶体复合支架上体外培养24小时。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骨缺损组,对照组和CHM-1组。每组6只,建立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体外培养24小时后的的转染软骨调节素-1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支架复合物移植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缝合伤口。对照组采取相同的办法植入支架复合物,缺损组未作处理(空白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为限制动物活动。12周之后将兔处死取材,采用大体观察、II型胶原甲苯胺蓝染色和Wakitani得分对软骨的形态学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免疫组化和实时PCR显示,CHM-1组持续表达软骨调节素。证明,CHM-1基因已经成功转入脂肪干细胞。在软骨组织修复的程度上ChM-1组与对照组、缺损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Wakitani评分)。在软骨缺陷修复上,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手术后第12周的缺损部位已与相邻的正常软骨连接,并且修复组织表面光滑,软骨组织厚。对照组的软骨表面明显不规则,软骨的组织薄。II型胶原蛋白的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其它组颜色深,细胞排列整齐,基质染色较正常。结论:转染软骨调节素-1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兔膝关节软骨具有明确的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