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更明显。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均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对靶向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该治疗方法然仍不成熟。寻找促进或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是靶向治疗的能够实现的基础。已有研究发现,Twist蛋白可能参与肿瘤的转移。为此,本课题通过研究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旨在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提供新的分子指标。方法:选取54例患者标本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距离肿瘤边缘10cm以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制备病理切片,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ist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对该54例患者进行随访,并统计学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与Twist蛋白在各组织中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相应正常结直肠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1%、13.0%和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原发灶中Twist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T2期30.0%、T3期64.9%、T4期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原发灶中Twist蛋白表达率与性别、年龄、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分别为p=0.335、p=0.780、p=0.604、p=0.635、p=0.587)。原发灶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34);.肝转移灶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31);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影响患者的生存率(p<0.001),T2期患者比T3、T4期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患者预后有关(p=0.002),无淋巴结转移者(N0)的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N1、N2);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患者预后有关,高分化优于中、低分化(p<0.001);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2、p=0.005),而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不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548、p=0.742)。结论: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中呈高表达,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对判断和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患的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