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煤是我国特有的含钒资源,储量巨大且分布广泛。石煤提钒过程中,须破坏含钒矿物的晶体结构,使钒释放出来,才能使钒被浸出。采用添加助浸剂方式强化浸出条件,有效破坏含钒矿物的晶体结构,获得较高的钒浸出率,是石煤提钒实践中提高钒总回收率的一条重要思路。并且添加助浸剂工艺还具有操作简单,对原有工艺无需大的改动,易于在生产中实现等优点,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以湖北某地石煤为原料,研究了空白焙烧-加助浸剂酸浸提钒工艺,及含氟助浸剂对焙烧酸浸过程的影响,并从热力学的角度阐明了含氟助浸剂对含钒云母结构破坏的机理。研究表明,石煤空白焙烧-加助浸剂酸浸提钒最佳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1h,焙烧熟样磨至-0.074mm占70%,液固比1.5:1,硫酸浓度4mol/L,搅拌速度为300r/min,含氟助浸剂添加量为原矿质量的5%,浸出温度98℃,浸出时间为4h,钒浸出率可达86.26%。空白焙烧能改变云母的内部结构,促进钒的转价;含氟助浸剂对白云母结构的破坏能力明显大于空白焙烧过程,含氟助浸剂的加入,使需要通过焙烧过程实现的对含钒矿物结构的破坏,部分转移到浸出过程中,降低了对焙烧过程的要求。含氟助浸剂的加入不能强化硫酸直接与熟样晶体中钒的反应,从而破坏含钒云母的结构,提高钒的浸出率,而是通过促进含钒白云母晶体结构中的Al-O键断裂来破坏白云母的结构,强化钒的浸出。在加入含氟助浸剂的硫酸溶液中,白云母晶体结构中Al与Si能与F生成络合物,使白云母发生的溶解反应的Δ GθT明显小于直接与硫酸发生的溶解反应的Δ GθT,溶解反应的logKTθ明显大于直接与硫酸发生的溶解反应的logKTθ,说明溶解反应更容易发生,反应正向进行的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