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泥狗又称“陵狗”,是河南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上泥制哨子玩具的总称。“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庙会上至今仍保留着“拴娃娃”、摸“子孙窑”和“担经挑”等表现远古初民生殖崇拜习俗的民俗事项。泥泥狗是一种在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的民间艺术,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 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民间艺术,泥泥狗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对它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本文以淮阳丰富传统的民俗事项和“人祖庙会”为背景,对泥泥狗的名称、历史渊源、生存的土壤和语境、文化载体,以及传承途径和功能演变等层次进行深入探讨,对泥泥狗的文化功能变迁做一个全面的探究和阐释。“文化意蕴和文化功能的历史变迁”,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所在。 论文在组织上注重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着重运用文字学、图像学和艺术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口头传说和文献记载对泥泥狗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剖析,最终揭示出泥泥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泥泥狗进行了实质性的田野调查,对过去一些研究成果的补充和梳理,可信的史料、简明的图表和新的研究成果,为深刻揭示出泥泥狗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艺价值提供了新的参照体系。因而,本文对泥泥狗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视野,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