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本《漢书》卷六十至六十九校勘札记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经过名家反复斟酌的当时最好的本子,只是由於当时没有多的善本作为参考,加上年代久远,历代传抄刻印,疏漏较多,客观条件限制,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今,中华再造善本有四个宋本和一个元本:南宋蔡琪家塾刻本(简称《蔡琪本》),南宋白鹭洲书院刻本(简称《白鹭本》),南宋庆刘元起家塾刻元本(简称《庆元本》),北宋刻递修本(简称《北宋本》),元刻明递修本(简称《元本》)。现将五个版本,加上光绪十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殿本,与中华书局1962年的点校本卷六十至卷六十九相比勘。从字、音、义及句读等各个方面校正,尽量使之恢复或接近其本来面目。
其他文献
本文以鄂西南作家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文化地理学和人才学等理论,研究世纪转型期鄂西南作家创作队伍的构成因素,探究它作为湖北作家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的深刻原因。   本文
《马桥词典》作为地方性知识书写的一个经典文本,作品主题体现了地方性知识理论观念的重要主旨——对文化普遍性的质疑。本文主要分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论述地
以“代际”(不同年龄段)划分作家和作家群,是作家队伍研究的重要方式。因为出生并成长于某一历史时段的作家,大体上有着比较接近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文化涵养以及趋同的思
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来说,作家所生活的城市或乡村是其最主要的描写、反映的对象。城市的空间、环境影响着作家的美学认知,而这种认知又决定着作家
广告语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反映着社会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它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是,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大家普遍认为:国内“广告语研究起
本文从《过客》中提取出“过客”意识这一思想,试图在与“反抗绝望”的哲学主题以及“中间物”思想的比较中,厘清“过客”意识这一概念的所指,并结合1924-1926年间鲁迅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