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退税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务机关依据该国税法的规定,对已经报关离境的货物,在其进入出口环节之前、在该国内的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已经缴纳的增值税或者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返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政策。其作为国际惯例及国际贸易中经常被采用的一项财政激励政策,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程。自1985年4月1日起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出口退税政策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几经调整,为我国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截止至目前,为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发挥出口退税对出口商品结构的调节作用,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广泛牵扯各方利益,甚至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因此,其政策变动及调整往往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出口退税政策实施至今,其内涵已从原来单纯的鼓励出口,转变为既有鼓励,又有限制的弹性政策,成为国家调整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然而,在近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理论界对其作用的争议也不绝于耳。既有理论认为,应降低目前的出口退税率以减轻其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也有理论认为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本身存在太多问题,应予以取消;而更多的学者则倾向于不仅不能取消出口退税,而且更应进一步加大其退税力度,甚至实现完全退税。与学术界的争议相对应的,是出口退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进出口数额的不断增长,相对应的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愈发频繁,我国出口退税额的大幅增加已经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现已形成了退税滞后和巨额欠税等各种问题,甚至出现了局部的“少征多退”、出口骗税等乱象。本文针对出口退税政策在学术界的种种争议,和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困境,在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分析以及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借鉴国外经验,充分联系我国国情,对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总结,并以山东省二十年退税及外贸出口数据为例,对出口退(免)税政策效用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共分六章。首先在文章的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选题的意义,以及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对此问题的研究程度,并作了简要评述。第二章是关于出口退税的基本认识,主要阐述了出口退税的概念与特点、出口退税与其他出口鼓励措施的比较、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出口退税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发展的历史沿革,为论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宏观方面论证了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主要从企业层面存在的骗税行为入手,建立出口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博弈模型,分析影响出口骗税行为的一系列因素;第四章提出我国目前的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章总结了发达国家出口退税制度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六章通过国际比较,针对我国目前出口退税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的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