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自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引进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肉鸡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肉鸡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高、发展最为典型彻底的行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肉鸡年生产量超过60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年出口量约30万吨,是仅次于美国、巴西、法国、荷兰的第五大肉鸡出口国。我国肉鸡产业取得的成就令世界同行所瞩目。从国际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肉鸡生产以其饲养期短、饲料报酬率高、经济效益好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有前途的畜牧行业;从膳食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肉鸡产品具有明显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等优点,符合现代饮食消费趋势,因此肉鸡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发展最快,前景乐观,可说是朝阳产业。但从1997年开始,我国肉鸡产业却出现了严重滑坡,生产加工企业普遍亏损,半数企业被迫停产倒闭,整个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欧盟市场对华关闭,禁止进口我国肉鸡产品,另一主要外销市场-日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市场需求疲软,肉类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国内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国内肉鸡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等。面对困境,我国业内人士有一种普遍认同的看法,那就是:我国肉鸡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不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而在于内外市场变化及政策因素,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走出困境的。而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和危险的,我们必须认清的是以前我国肉鸡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的高价格、高盈利得以持续的,而现在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只会招致更大的经营风险,希冀维持产品高价只能是一种幻想,整个行业原本蕴含的深层次矛盾纷纷暴露:管理队伍、管理技术、管理经验不够成熟,大部分肉鸡企业改革经营机制还不到位,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如畜牧部门、外经贸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行业协会等,对肉鸡产业的发展未曾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WP=4>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呈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鉴于目前国内在肉鸡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针对当前国内肉鸡产业所面临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和困难,运用在工商管理课程中学到的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探讨国内肉鸡产业采取何种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这是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目的。本论文的第二章是笔者根据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具体国情,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肉鸡产业应当采取的整体发展战略:一. 鼓励发展专业户群体,进一步深化肉鸡业的产业化发展。由于发达国家肉鸡企业高度集约化的组织形式对于经营管理和资金实力的要求甚高,决定了我国肉鸡业不宜盲目照搬国外的生产模式,而应采用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的生产运作模式。企业与农户以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形式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 根据市场需求做好肉鸡的选种和育种。现代商品肉用仔鸡的生产中,种鸡品系的纯正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奠定了现代集约化肉鸡养殖业的基础。在种鸡繁育方面,在引进国外优良种鸡的同时,积极选育和扶持有潜力的国内地方鸡种,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和地域习惯的要求。三. 高度重视药物残留问题,以健康安全的产品赢得市场。药残问题是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能有效解决,我国肉鸡产品的市场空间就可得以极大拓展。四. 突出自身优势,增强肉鸡产业的深加工能力。与其它主产国相比,我国肉鸡产业的竞争优势仅仅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一项上,因此,扬长避短,突出自身优势,在深加工品方面做足文章,是我国肉鸡产业努力的方向。五. 培育大型肉鸡企业集团,以规模、科技和管理促进产业发展。我国肉鸡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组建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科技先进的大企业集团,并以此促进肉鸡产业的结构的调整,适应全球经济一<WP=5>体化和“入世”的要求。六.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确立肉鸡出口大国地位。国内大型肉鸡企业原先大多是为外贸出口而建立的,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引导和推动的。巩固日本市场、恢复欧盟市场是我国肉鸡产业最重要的市场战略目标。七.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扶持肉鸡产业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对国外向我出口肉鸡产品的企业实行对等的食品卫生注册制度,加强监管措施,打击走私。同时,制定统一的战略方针和长远规划,扶持大型高科技龙头企业。八. 我国肉鸡产业呼唤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生产、市场信息的应用和传播在肉鸡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