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刺参育苗及养殖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水养殖的新热点,但作为刺参育苗成败关键之一的稚幼刺参饵料的研究却进展不大。影响了刺参育苗及养殖的发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一种价平、质优的饲料已是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通过向饲料中添加相关饲用酶,研究开发一种酶解的刺参幼参饵料。本文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特点优化得到了刺参幼参预消化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参消化道不同的部位酶的活力和性质都有差别。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6.0,肠道蛋白酶最适pH为6.8,而且胃蛋白酶对pH值的变化更为敏感;脂肪酶、淀粉酶在胃肠道中均检出活性,肠道中检测到纤维素酶活性,而胃中没有。在幼参中都检测到上述四种酶的活性。2.采取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配合饲料的酶解效果以及酶解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饲料经植酸酶酶解后,无机磷含量增加了6.1%-47.2%,平均增加了25.9%,植酸酶酶解的最适条件为:55℃,pH4.6,作用时间为80min;饲料经纤维素酶作用后,葡萄糖含量增加了36.7%--80.7%,平均增加了54.8%,在50℃,pH5.0,作用时间为80min时,纤维素酶的酶解效果最好。3.在实验温度为50℃,pH=5.0的条件下对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原饲料样品的分解效果研究中,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酶液作用于一定量的底物,计算出两种酶的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植酸酶分解豆粕和分解酱糟的最佳浓度均为即3×10-4g或0.3U/g;纤维素酶分解豆粕和酱糟的酶的最佳浓度是4×10-5g或8U/g。4.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检验和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不同加水量的饲料样品的分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加水量对两种酶的酶解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加水率为30%时,植酸酶分解效果最好;加水率为50%时,纤维素酶的分解效果最好。5.通过预消化处理饲料对刺参的喂养试验发现:(1)原料无论经过纤维素酶预消化处理,还是经过植酸酶预消化处理,对刺参的喂养效果都优于未经性酶制剂处理的饲料。(2)原料经过纤维素酶预消化处理与经过植酸酶预消化处理相比,对刺参的喂养效果相差不明显。(3)原料经过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双重处理,对刺参的喂养效果优于单一一种酶的喂养效果。(4)原料“纤维素酶先处理植酸酶后处理”工艺与“植酸酶先处理纤维素酶后处理”工艺相比,对刺参的喂养效果相差不明显。6.在刺参饲料上喷涂适量的益生素,可以明显地提高刺参的生长率和成活率。7.原配合饲料原料中酒糟、海藻粉经过两种酶制剂的处理以及颗粒饲料经过益生素的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刺参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就是说,酒糟和海藻粉的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8.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特点优化得到了刺参幼参预消化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