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a术后便失禁直肠肛门动力与感觉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5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 al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是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居消化道畸形的首位。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尤其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Pena手术)的成功应用,术后疗效随之改进。但便失禁仍是.ARMs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Pcna术后便失禁患儿直肠肛门动力与感觉功能的研究,探讨其异常对便失禁的影响,进而指导生物反馈联合神经电刺激治疗,再通过治疗后的相关检测指标的改变来评价疗效。   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1年来我院生物反馈治疗室治疗的Pena术后便失禁患儿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4-11岁,术后年限为5-9年。根据Winspead分类:高位12例,中位15例。依据临床排便功能评分标准(6分法)进行分组,再应用高分辨率直肠肛管测压和括约肌肌电图对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而后采用有针对性的生物反馈联合神经电刺激疗法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并重新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   病例组中16例临床评分为良,11例临床评分为差。两组中肛管静息压、收缩肛门时的最大收缩压,肛管持续收缩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组及差组静息时肌电振幅、缩肛时肌电振幅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儿力排时(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与肛门压力有同步收缩的反向运动。肛门直肠反射阳性在良组中为11例,差组4例。良组及差组的最大耐受容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收缩肛门时的最大收缩压、最大耐受容量及缩肛时肌电振幅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RMs行Pena手术后便失禁患儿存在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与功能不全且其直肠敏感性增高,推测这可能是导致便失禁的原因,或许与其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力量增加、直肠敏感性逐渐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以术后病理为标准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HCN)在超声声像图上所具有的特点,分别将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腺瘤(HCA)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G)、甲状腺腺瘤(TA),甲状腺嗜酸性细胞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COX-2、5-LOX及BCL-2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这三者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在GISTs的发生发展中,COX-2、5-LOX、B
目的:氧化应激指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引起的生理生化过程,近年来研究认为氧化应激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是导致重症哮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作为胞内
研究目的:  1.了解住院患者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现状及对护理人文关怀标准所持观点。  2.构建科学、实用的住院患者护理人文关怀标准,为规范临床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及护理人文
目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血管外科比较常见的临床问题,也是当前治疗难点与热点。本研究通过分析31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  中国的食管癌发病率较高,其中食管鳞癌(ESCC)的2015年预期新发病例为47.8万例,死亡例数约37.5万例。其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预期2015年预期5年生存率为16.1%。对肿瘤微环
目的:重点探讨成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11年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5例成人患者的住院资料(均以降纤维蛋白和抗
第一部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改变、纹状体内c-Fos蛋白表达
目的:进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发生频繁,而膈肌在通气过程中发生废用性萎缩导致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由于机械通气原因导致撤机失败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