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快速普及发展,制备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面临巨大挑战。与传统的商业化石墨负极相比,硅材料具有超高的体积和质量比容量,因此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硅基材料因严重的体积膨胀效应使电极材料发生粉化,进而导致迅速的容量衰减。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解决硅的体积膨胀。本论文选取硅碳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和合成具有不同结构和组分的硅碳复合纳米材料来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具体来说,我们利用简单的水解包覆法、镁热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液水热法、热分解法和喷雾干燥法等不同手段成功制备了一维MWCNTs@Si复合纳米材料、MWCNTs@Si/SiOx@C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二维RGO@Si复合纳米材料、Si@C复合纳米管、多孔Si/SiOx复合纳米材料、超细多孔硅碳复合纳米材料等。基于复合材料结构和组分的优势,以上硅碳复合纳米材料电极均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采用简单的镁热法将MWCNTs@SiO2纳米同轴电缆进行还原得到硅颗粒均匀镶嵌于碳管上的MWCNTs@Si复合纳米材料,并通过控制酸处理条件和碳包覆工艺进一步获得MWCNTs@Si/SiOx@C核壳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WCNTs@Si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优于体硅电极和纯碳纳米管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而相比MWCNTs@Si,MWCNTs@Si/SiOx@C复合纳米材料电极因其独特的三层核壳结构优势,实现了循环寿命的大幅度提升。(2)将SiO2微球沉积在氧化石墨烯表面,通过原位镁热反应得到硅颗粒均匀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的RGO@Si复合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RGO@Si复合纳米材料展现出了稳定循环性能、高可逆比容量和优异倍率性能。(3)利用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作为模板,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ZnO@SiO2复合纳米棒,然后采用乙炔裂解碳包覆和酸洗的方法制备SiO2@C纳米管,最后经可控的镁热还原反应后得到多孔的硅碳复合纳米管材料。因其独特的多孔纳米管状结构和稳定的碳包覆层,硅碳复合纳米管电极表现出了优异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此外,在含碳酸亚乙烯酯添加剂的电解液体系下,硅碳复合纳米管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4)以硅化镁粉体为原料,通过控制硅化镁热分解时的条件结合后续酸洗过程获得具有不同厚度SiOx层的多孔Si/SiOx复合纳米材料。SiOx层的厚度对充放电性能有较大影响。SiOx层厚度为9 nm(氧含量16%)的多孔Si/SiOx复合纳米材料电极在1Ag-1的大电流深度充放电500个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在915 mAhg-1,并详细研究了不同厚度SiOx层的嵌锂机制;采用球磨原料硅化镁、硅与镁粉复合一步或两步法等多种手段制备出具有不同粒径的超细多孔硅碳材料,循环寿命提高至1000次,具备一定商业化应用前景;利用无机CO2气体作为碳源制备多孔的硅碳复合纳米材料,并探究其形成机理,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锂电性能。
其他文献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是一种地球空间信息观测手段,由于大部分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有必要对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中的多项技术进行研究,其中包括高精度时间测量技术、高灵
主要分析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探究林业造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林业资源与造林的策略,旨在提高林业资源管理,促进我国的生态发展。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探测距离远、不易受电磁干扰、可在夜晚烟雾雨雪恶劣环境使用等优点,但是由于消防领域的应用环境背景噪声复杂,多是高温、高湿和浓烟环境,
根据乡村产业融合的国际实践,以日本和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与农村合作社主导型。目前,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存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单一、参
<正>浙江应该从"互联网+"商贸、"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及"互联网+"金融等四个方向发展"互联网+",助力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互联网+"行动计划已正式上升为中国的国
介绍了近年来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耐水性的评价方法,并主要论述了提高其耐水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课题申报质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水平是科技管理部门长期思考的问题,构建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对于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以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为
在班主任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
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的分期依据病史、内窥镜检查和CT扫描
目的:观察分析左氧氟沙星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纳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