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引发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在考察地方政府及官员如何影响地区环境质量时,集中于分析其所受外部激励的作用,有关官员内在异质性的相关研究有待丰富,且缺乏官员异质性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探究。已有研究倾向于分别讨论官员异质性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割裂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的关联,忽视了经济增长在官员异质性作用于环境质量时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官员异质性、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系统研究,不仅丰富了官员异质性对地区经济、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且有利于深入探究官员异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环境质量的机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中,以人力资本理论、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分权理论与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通过将官员异质性分为官员任期、交流来源、年龄及学历四部分,对官员异质性、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相关研究假说。在实证部分,先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检验官员异质性与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的关系,再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地区经济增长为中介变量,对官员异质性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环境质量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对相关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官员任期与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特征,而与环境质量呈“U”型关系;官员异地交流总体上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而对环境质量存在不利影响;临近退休的地方官员具有经济发展热情,但忽视了辖区内环境治理;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地方官员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但阻碍了环境质量的提升。官员任期、官员年龄及官员学历均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而显著影响环境质量。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从官员任期、交流来源、年龄及学历等异质性方面入手,探讨其经济效应、环境效应,补充和完善了我国现有官员治理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通过探究官员异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环境质量的机制,丰富了此类问题的研究思路,有利于理清官员异质性影响环境质量的途径,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此外,本文在实证中构建环境质量综合指标对环境质量进行衡量,且采用地市级样本,使结果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