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保费规模全球排名第四,已成为保险大国。保险业的发展实现了以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社会、经济领域的风险,为十八大之后社会风险管理的去行政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国际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产保险业如何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克服“有产品、无渠道”的困境;改变仅仅依靠保险资源来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改变理赔难的老问题;这就要求保险行业在宏观层面要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微观经济方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是对中国财产保险业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提出财产保险业提高经营效率的个人建议。研究侧重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的经营效率,选择了19家财产保险公司2007年至20012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确定三种投入变量:人力、资产、资本和四种产出变量:传统非车险保费收入、机动车保险保费收入、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个人保险保费收入,采用参数方法中的随机边界法(SFA),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估计和研究,通过不考虑风险因素(模型一)和考虑风险因素(模型二)等两种情况下的模型估计,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具有明显的管理低效率即X效率。集团化经营的保险公司和有强大股东客户资源的保险公司,在销售渠道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水平较其他公司高。根据上述结论,要提高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效率,就要深化财产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让股东业务资源发挥最大的潜能,让集团的销售平台能实现交叉销售的最大成果;将财产保险公司的创新战略与经营战略相匹配,将创新成果产品化,通过产品创新提升保费产出;提高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强化市场竞争,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