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及其提取物对桃蚜的驱避作用及杀虫效果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蚜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害虫,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桃蚜对多数杀虫剂产生中高抗性水平,增加了防治的难度。本论文研究薄荷对桃蚜的驱避效果,并采用固相微萃取进样方式对薄荷叶片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主要挥发组分。95%乙醇对绿薄荷叶片进行萃取抽提后,研究了不同浓度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的影响,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PG)研究桃蚜对涂布提取物叶片的行为反应。1.薄荷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测定通过对比薄荷叶片与桃蚜寄主叶片上存活率和产仔数确定薄荷为桃蚜非寄主植物;设计田间驱避试验;测定薄荷提取物对桃蚜的拒食、触杀、内吸活性。结果表明:薄荷上桃蚜5d存活率为11.43%,桃叶、甘蓝叶片上的分别为43.33%、32.86%,平均产仔数24h后为0~1头,相比桃叶5d平均产仔数为8头、甘蓝叶片上48h平均产仔数为1头;田间小区试验第一阶段统计机械损伤与非机械损伤薄荷间作小区甘蓝叶片上的桃蚜虫口数,第二阶段统计薄荷间作小区与对照甘蓝小区,结果表明有显著驱避作用;100mg/mL处理下的拒食效果最高可达85.71%(24h),此时拒食中浓度为40.5816mg/mL;触杀作用48h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2.41%;36h下,薄荷提取物浓度对桃蚜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39.38%。2.薄荷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作用机理同一时间下,桃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随提取物浓度升高酶活力先抑制后增强。浓度为50mg/mL的处理酶活力最高,桃蚜体内的AchE活力在12h为0.26±0.01 U/mgprot,24h为0.29±0.04 U/mgprot,36h为0.36±0.02U/mgprot;处理12h、24h,羧酸酯酶(CarE)随提取物浓度升高酶活力增强,处理36h酶活力先增大后减小:CK酶活力为18.98±2.21 U/mgprot,12.5mg/mL为25.25±5.40 U/mgprot,25mg/mL为31.05±5.03 U/mgprot,50mg/mL为18.77±2.77 U/mgprot。3.SPME进样分析薄荷气味挥发物的有效成分薄荷气味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左旋香芹酮、d-柠檬烯、beta-蒎烯、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桉树醇、1-乙酸香芹酯、α-异松油烯水芹烯、桧烯、3-辛醇。4.刺吸电位图谱技术探究薄荷提取物对桃蚜的拒食作用50mg/mL薄荷提取液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甘蓝叶片相比,E2波及韧皮部取食(E1e+E1+E2)持续时间(166.45±105.72min)、占总时间百分比(0.58%±0.35%)与对照组(4958.68±1168.55min;17.22%±3.94%)差异显著(p<0.05),说明桃蚜取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降低刺破叶肉细胞的频率及时间;实验组pd波数量(2个)、pd波持续时间(9.87min)低于对照组(5.43个;28.42min),实验组桃蚜降低刺破叶肉细胞的频率及时间;实验组、对照组E2波持续时间(148.35min;4889.97min)、E2波占进入韧皮部总时间比例(79.60%;98.04%)、口针在韧皮部持续时间(166.45min;4958.68min)、口针在韧皮部内活动占总时间百分比(0.006%;0.17%)、口针在第一次韧皮部活动后np波数量(2.00个;8.71个)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E2波、口针在韧皮部持续时间长度、口针在第一次韧皮部活动后np波数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桃蚜取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桃蚜在第一次进入韧皮部取食后,取食活动频率降低。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40-01  下课时间,几位英语老师又在办公室里叹气。班级里的那一部分“困难户”对英语学习不得要领,不愿参加英语各种活动,对英语课提不起兴趣,该怎么办,听到他们的对话,我陷入沉思中,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要求学生要大量的反复的模仿与训练,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应该深刻明白英语教学的目的不
期刊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主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本文在外部故障或CT开路时可能出现差动保护误功的原因,提出了进线和分段作为主变的两侧接入差动
右旋糖酐是葡萄糖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一种生物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右旋糖酐的衍生物右旋糖酐铁是一种临床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小学生处于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他们的思维取向主要基于对特定图像的感知。三维空间抽象思维的形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