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结合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况,依据“肾虚伏气”理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补肾清毒法对CHB患者及HBV转基因小鼠的作用,通过临床、实验的合为一体研究,尝试探讨中医中药治疗CHB患者及HBV转基因小鼠疗效,更好为人类健康服务,解除CHB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亦为往后HBV临床合实验研究提供更好基础。2研究方法2.1补肾清毒法对CHB患者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通过回顾导师沈强教授近两年(2010年1月-2012年1月)肝病门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共31例,根据病例治疗期间是否使用过补肾清毒法治疗,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观察。治疗组(补肾清毒法)14例,对照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17例。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包括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变化。参考2005年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制定乙肝病毒改善疗效标准,并进行评定。2.2补肾清毒法对HBV转基因小鼠的作用观察取HBV转基因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8只;给药4组:即拉米夫定片组9只;补肾清毒法高剂量组、补肾清毒法中剂量组、补肾清毒法低剂量组,每组各11只。正常小鼠,即空白对照组,10只。小鼠每周称重一次。给药前一天小鼠眼球取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随后每日按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0天后,再次眼球取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观察用药后病毒改善情况,最后处死全部小鼠,采集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3研究结果3.1补肾清毒法对CHB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治疗组(补肾清毒法)及对照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除了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口干口苦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外,其他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无效率与治疗组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提示补肾清毒法在抗病毒疗效上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类似。3.2补肾清毒法对CHB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治疗组(补肾清毒法)及对照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在ALT、AST、A/G、r-GT等肝功能恢复方面效果均好,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余差异均无明显显著性意义(P>0.05)。3.3补肾清毒法对CHB患者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影响治疗组(补肾清毒法)及对照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HBV-DNA转阴率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sAg、HBeAg转阴率两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HBV-DNA对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BV-DNA对数值较治疗前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BV-DNA对数值较治疗前稍有下降,但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对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4补肾清毒法对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V-DNA的影响模型对照组、拉米夫定片组、补肾清毒法高剂量组、补肾清毒法中剂量组及补肾清毒法低剂量组治疗前HBV-DNA对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可比性。治疗后各组HBV-DNA对数值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组HBV-DNA对数值均比治疗前降低。模型组治疗前后对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片组治疗后个别小鼠HBV-DNA对数值稍有F降,但与治疗前对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清毒法高剂量组、补肾清毒法中剂量组及补肾清毒法低剂量组治疗后均有个别小鼠HBV-DNA对数值下降,但与治疗前对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5补肾清毒法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模型对照组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改变为:肝静脉扩张淤血,汇管区有较密集淋巴细胞浸润,轻度纤维组织增生。类似临床轻度肝炎表现。随着中药补肾清毒法浓度的增大,炎症得以缓解,高剂量组小鼠的肝板排列整齐,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而拉米夫定治疗小鼠肝组织汇管内见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因此,中药对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炎性症状改善较好,而拉米夫定组转基因小鼠肝组织有出现轻度脂肪变性,可能由于药物对肝细胞的代谢产生影响出现的毒性反应,或由于转基因小鼠自身出现的肝损伤病理改变,此结果有待进步研究证实。4结论4.1CHB患者从补肾清毒法治疗,改善症状优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4.2CHB患者从补肾清毒法治疗,ALT改善亦优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4.3补肾清毒法在抗病毒疗效上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类似。4.4补肾清毒法治疗CHB的优势在于改善症状和ALT。4.5补肾清毒法对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V-DNA的影响,随着其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4.6补肾清毒法对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炎性症状改善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