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因具有普遍分布、无污染、较高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以及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并网容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也会出现电网以及风电系统穿透率升高的现象,如果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故障,便会引起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为了确保电网能够在电压跌落期间,安全有效的运行,便对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论文通过对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以及提升机组低压穿越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两种主流风电机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运行原理、拓扑结构以及其较好的低电压穿越性能,从而选择了基于背靠背双PWM型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作为理论分析的对象。建立了风力机、永磁同步发电机以及背靠背双PMW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对建立的风力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根据机组建立的机侧以及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对两侧变流器的电压方程进行推导。其次,通过对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中两侧变流器的分析,以及过程中所使用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对象,对控制结构进行了局部改良,添加了PI调节器,从而得到两侧变流器相应的控制策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计算,来解决PI调节器在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之初参数设计的难题,在传统基础上对控制策略以及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立了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于实验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最后,本文根据不同低压穿越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选择了带卸荷电阻的直流侧Crowbar的硬件保护电路,并且引用了一种新的协调控制方案,这种控制策略可以对发电机出力、桨距角以及卸荷电阻达到很好的协调控制效果,避免了直流电容电压过高以及发电机超速运行问题,从而为变流器和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对于卸荷电阻的使用频率得到控制,然后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中建立永磁直驱风力机组的仿真模型,设计算例,轻度跌落和深度跌落两种情况,进而对机组在电网故障期间低压穿越能力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其他文献
通过对陆九渊心学和二程洛学在历史和思想上关系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陆九渊在思想上与程颢比较接近,主要表现在陆九渊的“本心”思想与程颢的“形上本心”观念的相通上。但陆九渊心学不由程颢思想开出,二人在本体论和工夫论方面的相似性是明显的,二人都主张“心”与“理”在本体上的同一,所以尽管思想的出发点不尽相同,论证过程也有所差异。程颢从《易传》入手体认本体、继而以《中庸》达到“天理”和“人性”同一,再回
<正>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临床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输液置管技术,具有带管时间长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1]。肿瘤
历史上长期处于政治边缘地位的黎巴嫩什叶派,经过内战后十几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黎巴嫩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其政治崛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内战结束到2000年以色列撤军;2000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住院特征及其各种引起哮喘加重的因素,探讨引起哮喘患者住院的可预防因素,为防治哮喘加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
本文从数字教材的概念属性辨析入手,提出中小学数字教材在基础教育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公平、引领课程教学发展变革三个方
基于《VANTAGE PDMS三维设计管理导则》_VANTAGE PDMS项目建立与管理程序部分,讨论如何快速搭建项目平台,并通过ACRs(读写控制权限),ACR Groups的编写及DAC(数据读写控制)的
在当今的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所带来的教育数据被大部分闲置和遗弃,完全依靠经验主义来制定教育决策的状况与新的教育环境格格不入。大量的教育数据亟需被高度利用和挖
背景:新辅助赫赛汀联合化疗较单用化疗可显著提高HER2+乳腺癌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病人治疗后会进展,从而影响后续治疗及预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HR表达状态等多种因素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有相关性,但是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基于以上因素选择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并不能够使患者均受益。基因检测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预测HER2+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表达基因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对于肿瘤组织中检测特定靶基
建议地方规划局与设计院牵头,成立美丽乡村设计人员数据库,把设计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建立三级建设体系。对一些建筑法规、乡村民约、家风家训等如果理解不够好,就很难指导建设
近年来,随着微观操控技术和微观组装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在纳米尺度操控单个分子并将其制造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器件。这些分子器件被认为是慢慢接近尺度极限的传统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