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编艺术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中比较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草编手工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魅力。草编手工艺是民间艺术的财富,有着丰富的种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的材料和肌理效果,也越来越被众人所喜爱。《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提倡地方设立贴合当地的个性化课程,学校应整合调配当地教育资源,选用符合本校情况的差异化美术教学。本人所在的伊通满族自治县,有着丰厚的历史传承和满族的民族特性。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位于伊丹镇,是一所同时拥有初中和高中两个教学部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环境、地域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善美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为了实现中学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多元化的具体要求,更好的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为本地学生提供完善的美术课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传统手工艺,促进草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草编手工艺与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机结合,深入了解草编手工艺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本课题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发草编手工艺课程资源的特色课程,进行实践探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和多样化的地区资源,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美术教学。草编艺术的实践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民间手工工艺,也能加强学生的美学感官刺激,进一步培养美术素养,同时也是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过程。笔者在所从教的学校进行了调查,并走访博物馆查阅大量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研究强化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知识,将我国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相融合,把草编手工艺应用到美术教学,不断思考教学实践内容,并坚持总结学生学习效果总结,在轻松愉快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对多种材料的认识和工艺手法来完成特色教学,引导学生从民间艺术中感受深厚民族文化,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本文以伊通第三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例,立足于现有文献,充分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草编手工艺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借助于美术学、教育学等相关教学理论,进行草编手工艺在中学美术中的应用研究,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且有效的解决对策,为日后的美术教学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