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新的价值诉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研究,既是加深对生态文明认识的理论需要,也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时代背景,研究和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存在的环境非正义现象,探索环境正义的缘起、理论渊源、学理依据、主要内容和可行路径,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和对策建议是本论题研究的目的所在。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依据、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等问题;第二部分为:第一章“生态文明的兴起与持续推进”,是对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的介绍,文章从工业文明的确立及其负面影响、环境保护运动浪潮的涌起与社会影响、环境科学的发展与环境认识的不断提升阐述了生态文明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对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分析了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的关系,对生态文明的持续推进做了阐发。第三部分为:第二章“环境正义问题的缘起”,通过追溯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环境正义运动以及典型环境正义案例,说明环境正义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具体原因以及不断推进的现实根据,揭示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穷人与富人、有色人种、农村与城市、政府主导行为与公民个人之间存在的环境非正义现象,为环境正义问题的研究提供问题取向;第四部分为:第三章“环境正义问题的理论探索”,通过对环境正义的概念界定、属性分析、主要内容的总结、学理依据的剖析、基本原则的概括,形成对环境正义基础理论较为完整的认识,文章认为环境正义主要研究环境恶物与环境善物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它以追求不同国家、地区、群体在利用和保护环境中权利与义务、所得与投入的公平对等为价值目标,反对弱势群体环境权利的漠视与歧视,环境正义具有价值属性、规范属性和主体属性,内容包括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种际正义,其学理依据学界有多方面探究,本文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环境正义的理论影响,环境正义应该坚持人本原则、平等原则、平衡原则和共享原则;第五部分为:第四章“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正义的实现路径”,从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构建公平正义的生态秩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从世界各国对国际环境正义公约的践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环境正义两个层面介绍了当代人对环境正义的实践探索,分析了环境正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制度困境和机制困境,指出了克服困境的可行路径,即普及环境正义精英主义,通过社会正义促进环境正义,通过开展国际环境事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全球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研究”,试图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系统、全面地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环境正义问题,以期为缓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囿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存在需要进一步延展、深化的空间,比如对环境正义学理依据的探寻、对环境正义制度建设的研究等。环境正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追求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