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信贷契约行为中的逆向选择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20多年来,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至今为止,国内融资中仍然有近80%的比重来自银行贷款,可以说我国的金融业就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格局。然而,银行业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沉淀,以及银行“陪贷”问题的日益严重等等都与银企信贷契约行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密切相关。逆向选择增加了银行产生不良信贷资产的概率,是导致银行巨额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中心主任易宪容曾指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的不良贷款率高达50%。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产权责权逐渐明晰,1998年银行业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之后,逆向选择加剧了信贷配给,形成了非市场出清状态,而信贷资金的低效率配置势必阻碍到我国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银行业于今年开始对外全面开放,如果我国银企信贷契约行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么我国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采用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金融契约理论,主要应用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模型,借鉴斯蒂格利茨和威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释信贷配给的研究思路,分析我国银企信贷契约行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深入解释银企间逆向选择问题对我国银企信贷契约行为造成的影响,分析银企逆向选择的成因和产生的机理,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解决我国银企间逆向选择问题的信贷契约行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银行为克服逆向选择而设计信贷契约的理论依据,进而对银行制定信贷决策机制提出建议。 综观国内研究银企逆向选择问题的文献,罕有系统而且深入阐释的文章。本文选择这一论题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解释我国银企信贷契约行为中逆向选择的成因、具体表现、产生机理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解决和弱化逆向选择问题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既有的理论研究作进一步的延伸,并为银行信贷契约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专业化分工产生的规模经济、技术和知识传播扩散过程中的外部经济性,以及空间集聚引起的低运输成本,被认为是集群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有关集群的
本文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并在超越对数形式的生产函数中引入劳动、资本存量、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等四个投入要素,试图通过探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