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早期存在免疫应答缺陷,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也存在免疫应答缺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否易发糖尿病,糖尿病是否易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二者的免疫缺陷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尽管目前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的认识已深入到细胞与分子水平,但仍有较多机制尚不明了。国外相关报道多集中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丙肝或乙肝)合并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对其肝脏纤维化和代谢综合征的进展程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是否易发糖尿病”的问题我们还不甚了解,同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报道也较少。本文针对天津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否易发糖尿病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探索性研究和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手工或自动酶标仪检测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等相关指标,以明确是否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于确诊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采用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CYTO FLEX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收集天津市天津海河医院、滨海新区塘沽医院和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经用酶联免疫法手工或自动酶标仪测定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99-2008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035例。其中女性756例,男性1279例。部分不确定标本由天津金域检验中心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同时对确诊患者行空腹血糖、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检测。采用CYTO FLEX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随机选取同期海滨人民医院查体中心经检测肝炎标志物为阴性、无脏器疾患、肝肾功能正常的对照者800例,作为对照组行空腹血糖、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采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结果:1大三阳组(835例):餐前血糖5.41±1.32mmol/l,餐后血糖8.14±2.50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9±1.18。小三阳组(1200例):餐前血糖为5.64±1.66mmol/l,餐后血糖8.43±3.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5±1.38。对照组(800例):餐前血糖为5.08±0.43mmol/l,餐后血糖7.42±0.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5.17±0.47。2免疫状态指标的测定淋巴细胞状态:大三阳cd4(%)33.28±16.23,cd8(%)30.03±14.56,cd4/cd81.68±0.72小三阳cd4(%)30.91±12.45,cd8(%)26.28±10.17,cd4/cd81.36±0.59正常组cd4(%)40.35±14.88,cd8(%)38.07±13.62,cd4/cd81.26±0.623总蛋白/血清白蛋白(g/l)大三阳56.44±5.34/33.96±4.78,小三阳55.17±6.83/31.65±4.14对照组62.36±6.15/37.35±6.51结论:大/小三阳组与对照组比较,餐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机体血糖水平有较大影响,可明显改变其糖耐量状态,甚至可能引起新发糖尿病。上述研究结果与部分国外的研究结果相符。经比较,我们还发现大/小三阳患者的多个指标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明不同感染状态对于糖耐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结合大/小三阳上述各值,结果显示小三阳患者的血糖异常情况较大三阳者为重。在本次检测中,大、小三阳者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发病几率为6.7%、5.3%和2%,我们推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3倍,和国外的报道近似。我们测定不同组的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组存在差异,不同感染状态之间(大与小三阳)其值也存在差异,但统计学分析后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不排除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所致数据偏倚可能。针对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机制,有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