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培养性状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5%,并且导致水稻品质降低。防治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措施是利用抗病品种,往往因病菌致病能力的改变而导致抗病品种种植一段时间后会逐渐丧失抗性,因而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各地区稻瘟病菌群体毒性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利用2013年在黑龙江省20个县(市、区)采集并分离的稻瘟病菌菌株,对其进行培养特性、产黑色素能力、遗传多样性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复杂性及各地区间存在的差异,为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88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培养特性方面研究,发现在PDA培养基上,43.18%的菌株的气生菌丝生长较密,36.36%菌株的菌落背面颜色为深色,55.68%菌株的菌落背面颜色形状为环状。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培养性状不同,稻瘟病菌生长速率与产孢能力没有相关性。2.通过对黑龙江省59个稻瘟病菌菌株菌落背面颜色分析表明,72.9%菌株的菌落颜色为深色,说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产生黑色素能力较强,利用丁青A结合定量测定法对59个稻瘟病菌菌株产生黑色素能力进行定量分析表明,各菌株间产生黑色素量存在较大差异,最强与最弱的稻瘟病菌菌株之间产生黑色素浓度值相差203.5倍,通过对病菌产生黑色素的量与菌落颜色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性不显著。从地理区域看,黑龙江省各个地区采集的稻瘟病菌菌株产生黑色素的能力是不一的,产生黑色素能力较强的稻瘟病菌菌株多分布于黑龙江省中部和东部地区,从同一地点采集的不同稻瘟病菌菌株产生的黑色素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3.用11对SSR引物对18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检测,在0.72相似水平上划分出11个宗谱,有7个特异性宗谱只含有1~3个菌株,在聚类分析中发现,同一地区的菌株部分没有聚到同一宗谱里。4.利用90个稻瘟病菌株对黑龙江省43个主栽水稻品种的致病性进行研究,发现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比较复杂并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差异较大,同一地区分离出的稻瘟病菌菌株致病力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蔨菌株之间毒力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致病力菌株树状图发现,大部分菌株致病力比较一致,与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进行比较,发现宗谱与致病型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造血干细胞(HSCs)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p21、CDK2、CDK4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表达的影响,探讨ox-LDL诱导HSCs衰老的可能分子机制。方
<正>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在知识密集的技术高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正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民宿各类人才供不应求。民宿产业化呼唤民宿人才职业化成为趋势。$$据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在
报纸
沙棘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果品,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较好。其适应性强、耐瘠薄、耐干旱,适应荒漠性气候,果实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在戈壁荒漠种植可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生态,改良土
目的:对肝炎病人进行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以期达到病人及家属满意,降低并发症的目标。方法:医护合作共同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医护合作式的健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医院,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医院场所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医院属于较为特殊的人员密集型场所,一旦发生火灾
<正>"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市场策略,不仅使宇通赢得了古巴市场,还使其他跨国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应对,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宇通未来进军其他中高端市场并与国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