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大型经济褐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我国主要的养殖海藻。众所周知,海带的经济效益、生态调控作用和固碳作用潜力巨大。本研究以西沪港海带养殖区为研究区域,以常见经济海藻海带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基础方法研究养殖海带生长参数和环境因子等指标,可以有效的探讨海带在养殖期内的生长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海带养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进一步生理特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利用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研究西沪港海域营养盐含量,以探讨海带养殖不同时期营养盐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养殖生产和生态修复提供指导作用和科学依据;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西沪港养殖海带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值,以探讨海带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动态变化规律和海带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海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海水养殖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海带养殖对西沪港水质改善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海带生长有着明显的月份变化,凹凸期生长最快,日平均增长可达到1.51±0.58cm/d;4月份随着温度的升高藻体开始腐烂脱落;海带在2月中旬到达厚成期,海带株长生长速度渐慢,日增重可以达到4.63±0.84g/d,4月份藻体达到最大鲜重,平均可达到258.12±86.76g。2)环境因子月份变化显著(p<0.05),养殖区与对照区变化不显著,表层与底层不明显。海带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温度、盐度可以影响海带的生长速度,海带养殖也可以调节pH、DO、浊度等。3)海带区表层硝酸盐(NO3-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动态变化规律;海带区表层亚硝酸盐(NO2-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动态变化;海带区铵盐(NH4-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动态变化;海带区磷酸盐(PO4-P)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动态变化;海带区硅酸盐(SiO3-Si)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动态变化;海带区表层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硅酸盐每个月份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表层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含量表现为海带区<对照区(p<0.05),海带区铵盐、磷酸盐与对照区差异不显著;海带区硝酸盐、铵盐、磷酸盐总体表现为表层<底层(p<0.05),海带区亚硝酸盐、硅酸盐表层与底层差异不显著;NO3/DIN总体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DIN/P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Si/DIN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4)海带C含量呈现总体趋势变化不大,海带N、P含量呈现初期较高,成熟期较低的变化趋势;海带N/P总体趋势基本不变,海带C/N、C/P呈现初期较低,成熟期较高的变化趋势;海带C、N、P生态化学计量学动态变化主要受温度、盐度、pH、DO、叶绿素a、海水TN、海水TP等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5)养殖海带产量每年持续增加,分布范围持续增大,其经济效益、生态调控作用和固碳作用巨大。根据2017年海带产量计算,2017年海带固碳量为56.31万吨,吸收N、P营养盐分别为3.46万吨和0.2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