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兽医临床实践中麻醉药是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而部分麻醉剂在产生良好麻醉效果的同时还会产生其他有利药理作用,阐明其效果和作用机制对麻醉剂的合理使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氯胺酮具有较好的全身麻醉和镇痛作用,是兽医临床麻醉常用药物之一。近年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抗炎、调节情绪及行为学改善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试验主要研究氯胺酮麻醉镇痛对犬术后炎症反应及行为学改善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应用氯胺酮提供临床参考和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开腹探查术进行术后炎症造模,术中两组犬分别使用氯胺酮15 mg/kg、盐酸噻拉嗪0.24 mg/kg进行麻醉。术后将两组各分为三个小组,每组3只(n=3),分别为:氯胺酮组,(A组,术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剂量氯胺酮1.5 mg/kg);氟欣安组(B组,术后每天皮下注射氟欣安2.2 mg/kg);对照组(C组,术后不使用抗炎药物)。在犬剖腹探查手术前3天、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每组分别抽取脑脊液样本1 mL、血液样本2 mL。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目,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IL-4、IL-6、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观察记录术后疼痛、食欲、精神状态恢复情况。术中使用氯胺酮麻醉对犬炎症反应的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1)氯胺酮麻醉组IL-1β含量在术后第一天低于噻拉嗪麻醉组;(2)氯胺酮麻醉组IL-6的浓度在术后即刻和第一天显著低于噻拉嗪组;(3)氯胺酮麻醉组TNF-α的浓度在术后第一天显著低于噻拉嗪组;(4)氯胺酮麻醉组与噻拉嗪组中的IL-4含量并无明显差异;(5)在术后第一天时,氯胺酮麻醉组的IL-10含量显著高于噻拉嗪组;(6)术后第一天氯胺酮麻醉组血清CRP的含量在显著低于与噻拉嗪组;(7)术后第一天氯胺酮麻醉组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噻拉嗪组。术后使用低剂量氯胺酮对犬炎症反应的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1)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低剂量氯胺酮组的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术后即刻至术后第三天中,低剂量氯胺酮组的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术后即刻至术后第三天,低剂量氯胺酮组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4)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使用低剂量氯胺酮的犬IL-4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使用低剂量氯胺的犬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术后第一天低剂量氯胺酮组血清CRP含量相对低于对照组;(7)术后第一天低剂量氯胺酮组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8)术后低剂量氯胺酮组疼痛反应、食欲及精神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氯胺酮对犬术后机体免疫系统具有特定调节作用,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促进或者不影响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对犬机体的破坏;可有效抑制C-反应蛋白的合成,降低白细胞数量;术后使用低剂量氯胺酮可有效镇痛,改善术后患犬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从而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加快炎症反应的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