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力图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传统教学论思想,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社会的,社会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以社会学这种独特的视角来挖掘古代教育家的主要教学论思想所体现的社会性,对于拓宽教学论特别是传统教学论的研究领域和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认为:人是教学与社会的共性,教学的本质是社会的,教学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教学,教学的主体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由人”和“为人”的教学,不存在非社会中的人的教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等都是受制于社会的。从传统教学目的观来看,无论是“学而优则仕”、“建国君民”与“化民成俗”还是“三纲领”与“八条目”的教学目的观,其侧重点都是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家国一体”的社会基本结构,体现个人修养与国家乃至天下息息相关的精神,无一不透露着鲜明的政治色彩;传统教学内容观上则是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在课程设置上是以“六艺”为基准,在教材编订上以“六经”“四书”“十三经”等儒家经典为主;传统师生观上,有体现为工作关系的“师道尊严”、有体现为师生双向社会化关系的“教学相长”、有体现着浓郁人情味之伦理关系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传统教学途径观上则体现为以“学、思、行”为主要线索,以“行”为最终落脚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