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尼泊金乙酯、抗坏血酸及氯霉素成功的制备了七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原位引发聚合法,以尼泊金乙酯(Ethylparaben, E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a-MAA)为聚合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原位聚合成性能稳定的尼泊金乙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膜,洗脱除去模板分子后得到尼泊金乙酯MIPs修饰的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方波伏安法(Square wave voltammetry, SWV)和电流-时间曲线法(I-t)对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印迹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浓度为5.0×10-6-5.0×10-5mol/L的EP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1×10-6mol/L。该印迹电极对EP有良好的选择性,对苯甲酸和维生素C等几乎无响应。(2)利用原位电化学聚合法,以E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采用CV在玻碳电极和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聚邻苯二胺膜,经洗脱液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尼泊金乙酯分子印迹膜电极。利用CV、SWV和I-t对两种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玻碳电极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EP浓度在低浓度区(3.2x10-7-1.6x10-6mol/L)和高浓度区(7.8×10-6-5.8×10-5mol/L)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2×10-8mol/L。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的响应电流与EP浓度在低浓度区(3.2x10-7-3.2x10-6mol/L)和高浓度区(2.7×10-5-5.6x10-4mol/L)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7×10-8mol/L。运用建立的方法对酱油中的EP进行测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传感检测技术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酱油等食品样品中EP的测定。(3)利用原位电化学聚合法,以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A)为模板分子,o-PD为功能单体,采用CV在玻碳电极和双通道SPCE表面电聚合形成聚邻苯二胺膜,经超纯水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抗坏血酸分子印迹膜电极。利用CV、SWV和I-t对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玻碳电极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AA浓度在低浓度区(1.0×10-6~1.0×10-3mol/L)和高浓度区(1.0×10-3~4.5×10-3mol/L)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9×10-7mol/L。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AA浓度在低浓度区(4.5×10-7-1.4x10-5mol/L)和高浓度区(1.4×10-5~4.1×10-4mol/L)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10-7mol/L。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橙汁中的AA进行测定,并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传感检测技术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橙汁等食品样品中AA的测定。(4)利用原位电化学聚合法,以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采用CV在玻碳电极和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聚邻苯二胺膜,经洗脱液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氯霉素分子印迹膜电极。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利用CV和SWV对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玻碳电极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CAP浓度在浓度范围(1.0x10-5-1.0x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2×10-6mol/L。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EP浓度在低浓度区(2.0x10-5-1.4x10-4mol/L)和高浓度区(1.4×10-4-3.2×10-4mol/L)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10-6mol/L。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牛奶中的CAP进行测定,并用紫外分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传感检测技术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牛奶等食品样品中CAP的测定。